Christopher Nolan這位超級大導,我想也不需要再多花篇幅介紹他過去的豐功偉業。今年他帶來這部科幻大作【星際效應】自然也成為影迷引頸期盼的年度大作,後續造成的討論當然也是風風火火。
本片當然擁有許多Christopher Nolan的招牌風格。大巧不工的穩定掌鏡、氣勢磅礡的大氣場面、複數敘事線的交錯剪輯製造緊張和目不暇給、翻玩時間的概念等等,Nolan掌控這些要素的功力依然不在話下,架構仍是完整且穩固,甚至可以說,在玩過【記憶拼圖】、【全面啟動】、【頂尖對決】之後,【星際效應】的故事對他來說其實只是小菜一碟,非常簡單。
事實上,撇除掉連珠炮般的台詞、緊湊的意外事件和計畫討論之中所埋下的設定和世界觀之龐大,以及邀請專家學者Kip Thorne建立出的科普理論背景之外,【星際效應】的主軸真的只是一個小品親情故事罷了,其野心其實比過往的作品要來的簡單扼要,衝擊力道相對薄弱。當然它碰觸到了一些電影世界觀底下所產生的概念來警惕現今,鼓勵人類必須要將眼光放得更遠,重新拾回冒險犯難的精神,以建立起「人類必將超越自身」的大格局,但這些都只能算是附加旁支而已,甚至可以說是一種「魔術」,一種Christopher Nolan用來滿足對他特別嚴苛挑剔的觀眾的「把戲」,這當然也有源自於個人的堅持。只不過這些龐雜的理論設定事實上就是想要「迷惑」觀眾,帶給觀眾無止盡的討論話題(當然我也非常樂意被迷惑,有如【頂尖對決】所闡述的魔術手法),即便明明電影中,其實話都說得很白,甚至太白了,比【黑暗騎士: 黎明升起】結尾還要白的令我感到不解,尤其是小Brand突然自顧自的說起「愛能夠超越一切」的台詞,我的確有種「Nolan是有多害怕觀眾看不懂?」的感覺。
但說歸說,畢竟在這之前就是沒有人真的將「黑洞」、「蟲洞」以最新的理論知識呈現在一部商業科幻電影之中,而「相對論」中那個簡單的時間流逝概念,科普雜誌時不時就將經典的「雙胞胎」例子拿出來,但也從沒有人想到能夠將其轉化,重新演繹為一個深沉悲傷的離別故事。而看似玄之又玄的「高次元」理論,其實反倒是目前最有可能解釋甚至實現的「時間」相關理論。對於科普愛好者來說,這些在雜誌上所看到的簡單示意圖,能夠在IMAX大螢幕上以最頂尖的特效具象化出來,甚至成為科幻大片中的重要根基而不只是Discovery頻道節目,應該是一件十分感動的事情。而在Nolan之前的作品也可以看出他對「時間」概念的著迷。不論是【記憶拼圖】【頂尖對決】那般打破重組敘事的手法也好、令人瞠目結舌的【全面啟動】三夢境呈現也好,或許Nolan兄弟檔選上這個故事來作改編就是看上了「時間」這一點。
Nolan花了不少心力在前段鋪陳Cooper和小女兒Murphy的感情,而這才是剝除層層厚重外殼之後,Nolan所要呈現的東西,也試圖扭轉一般對他公認的弱項之一「感情戲」的描寫印象。雖然個人覺得成果還是少了一點深刻,畢竟電影本身的篇幅極大,花在星際旅行的橋段以及元素也非常多,加上真正令人產生共鳴的效果其實主要還是來自於那股「天上一天地下一年」的滄海桑田,Nolan自認的不足之處還是只能依靠有些刻意的突兀台詞來加以補足。或許這部作品已經是Nolan最具有人性溫暖的作品了,其文學院出身的文藝氣息在這類其實非常注重人文深度的科幻片來說也恰如其分,但他既有的個人風格所附帶的小缺失或無法面面俱到的點,畢竟還是存在的。
本片值得一提的面向實在太多,因為電影本身埋藏於台詞以及設定之中的資訊量十分龐大,關於世界末日的嶄新概念也是比較特別的部分之一,那位在宣傳期間保密完善的大明星,也替片中角色帶來驚喜以及突破形象的成功演出。造型特殊的機器人竟然有著幽默的賤嘴、對於【星際大戰】【2001太空漫遊】等片的致敬相信也會讓科幻片影迷嘴角上揚。超級大師Hans Zimmer以極限手法,端出以簡單鋼琴音符為主的親情主題和以華麗卻莊嚴肅穆的管風琴為主的波瀾樂章(有的看法認為其宗教感很重,但其實個人反倒認為他沒有將音符遊走的音域往宗教聖樂的方向推,反而是相對淡化了宗教感),然後再以極限主義的手法全面演繹,無疑是又一次對「太空科幻」這種題材的配樂下了一個新的定義。
【星際效應】不見得是Nolan最好的電影,不過在「太空科幻」電影之中,相信【星際效應】的大膽嘗試,依然會在影史上記上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