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一般的觀眾來說,一個穿著把美國星條旗穿上身、頭上還有小翅膀、武器竟然是星星盾牌、甚至自稱美國隊長的傢伙可能比另一位也算是知名大美國象徵的超人還要愚蠢,更有可能讓一票自命不凡的反美帝主義者跳腳。在《美國隊長》電影上映之前,大概也沒幾人可以料想到後來Steve Rogers竟然可以風靡全球,聲勢緊追在鋼鐵人之後,成為大家心中景仰又疼惜的英雄代表。
重點文章
或許美國隊長的作品在當年推出時有其時空背景環境下為了激勵人心的目的,但事過境遷、局勢變化之下,由創作者所賦予的思想也與時俱進,美國隊長其實也不再只是「美國」隊長,相反的,這個稱號其實背負的是更多辛酸的反諷。不論是文本還是電影,都發掘出這角色令人欽佩的人格特質和故事的政治反思,即便第一集不算優秀,節奏編排失當,最後打納粹(九頭蛇)像是走馬看花,不過細膩的文戲超乎想像,也因此為第二集的異軍突起打下基底,也使得美國隊長成為超級英雄電影中不可被忽視的重要存在。
以下開始整理一些從網路挖來有關《美國隊長》第一集的奇聞軼事。
- 完美詮釋美國隊長的Chris Evans曾經婉拒過這個角色三次,因為他的真實身分是霹靂火……啊不是啦,是他擔心暴漲的名氣會像火一樣燒到他的自己的私人生活。不過鋼鐵人Robert Downey Jr.出馬說服了他。他勸Chris Evans,放心,即便你名氣再高,當我出現在你的個人電影的時候,我的薪水還是比你們全部人加起來多……啊不是,是說你接演了美國隊長有了名氣之後,反倒可以獲得更多飾演其他角色的自由,而這也果然打動了Chris Evans。後來他也真的自製自導自演了屬於自己的電影作品。
- 其實Chris Evans本人相當的瘦弱矮小,片中施打超級士兵血清之後的高壯身材全是使用電腦特效所製作合成的……沒有啦我講反了。片中瘦弱矮小、還沒成為超級士兵但志氣比天高的Steve Rogers拍攝過程相當繁複,一個鏡頭起碼要拍上四次。首先是Chris Evans本人和其他演員一起演出、然後是Chris Evans在綠幕前的獨角戲、再來所有人必須在沒有Chris Evans的情況再演一次,最後是替身出馬再演一次。負責製作這個特效魔術的Lola VFX先前正是因為《班傑明的奇幻旅程》打響知名度。
- 因為背景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關係,原本計畫要安排兩個驚喜人物串場。一位是名字叫做James “Logan” Howlett的士兵、另一位則是名叫Erik Lehnsherr的戰犯。沒錯,前者正是金鋼狼、後者人稱萬磁王,不過最後當然因為版權問題而作罷。
- 演技派綠葉Stanley Tucci 接演了這位「每個超級英雄背後都有一個(甚至數個)死掉的長輩」,原因是因為他一直很想試試德國口音來演戲。
- Hayley Atwell,也就是我們的卡特探員,摸了隊長的胸肌一臉小鹿亂撞樣,據稱是完全即興的演出,臉上的表情也不是演出來的,而是真的醉倒在隊長的威武賀爾蒙之下。Hayley Atwell在訪談中表示自己差點無法保持該角色的性格甚至毀了那個鏡頭。
- 在世界博覽會的玻璃展示櫃中有一尊穿著紅色緊身衣的詭異(?)人形,那是出自1939年漫畫中的「Human Torch」,可說是第一位「超級英雄」。後來這系列也收編進了Marvel,這名字也送給了驚奇四超人的霹靂火,而我們的美國隊長Chris Evans之前所飾演的超級英雄正是「霹靂火」。
- 藏著宇宙魔方(Tesseract)的牆壁上所刻劃的正是《雷神索爾》中出現的「世界樹」。
- 為了將Bucky扮演好,Sebastian Stan做了很多有關二次大戰的功課,其中包括從《諾曼地大空降》獲取靈感。
- 最愛客串的老頭Stan Lee在這裡是第一次出現在漫畫角色創始跟他無關的電影之中。不過他所寫的第一個故事正好是美國隊長的,而且還是他第一次把盾牌丟出去K人當武器。而美國隊長真正的「生父」Joe Simon也有客串。
- 大家應該都知道這是Chris Evans第二次扮演超級英雄,但是這卻是他參與的第六部漫畫改編電影了。除了兩部《驚奇四超人》之外,還有《移動城市》、《歪小子史考特》、《敗者為王》以及替2007年的《忍者龜:旋風再起》配音。
- Chris Evans出演本片的片酬只有30萬美金。
- Chris Evans跟Sebastian Stan的身高其實差不多,片中利用一些攝影上的小技巧讓Chris Evans看起來高大威武不少。
- 美國隊長拿來揍人的盾牌是橡膠做的,背在背後的時候使用磁鐵來固定。至於丟出去反彈又接回來的盾牌都是事後用電腦動畫加上去的。
- 當Tommy Lee Jones飾演的菲利浦將軍、Peggy Carter以及美國隊長開著紅骷髏的跑車追逐飛機的時候,菲利浦將軍按下了一個上面寫著「K」的按鈕,周圍還寫著「危險,請勿碰觸」。這當然是在致敬Tommy Lee Jones曾演出的經典科幻喜劇《MIB星際戰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