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先以為這又是一部老梗的「小孩或青少年遇到人生的挫折或困難,想像出一個奇幻世界或守護神來逃避或尋求救贖」的套路故事,沒想到卻出乎意料的細膩和正面,卻又殘酷真實的不忍直視,不過又有恰如其分的溫柔幫助故事主角面對課題與挑戰。
當然也不是說老套不好,《羊男的迷宮》就是這類型的翹楚。而《怪物來敲門》真不愧是原作者出馬擔綱編劇,雖然沒看過原作,但情感描寫之細膩,或許格局沒有《羊男的迷宮》要大,但也是走出了一條看似老套卻步步扭轉的清幽怡人小徑。
「怪物」先是以「心魔」的方式出現,設下了令人摸不著頭緒的三個故事以及由小男孩Conor自己訴說第四個故事做為結束的關卡,就如同「羊男」給小女孩的三個考驗。但最棒的就是,當怪物開始滔滔不絕的說故事時,其實反倒是給了Conor在面對真實世界困境煩惱的時候的「解方」。但「解方」卻不是直接拱手攤開在Conor面前,而是讓他思考,讓他選擇。甚至有好幾次Conor敗給了情緒失控,而帶來的後果當然也是後悔莫及的愧疚。當Conor戰戰兢兢的詢問「為什麼不處罰我」,實際上他內心反倒希望受到應有的處罰,好令自己內心的自責不再這麼難受,即便他的情緒和憤怒其來有自。而怪物這些「寓言」的目的則是在每一個故事循序漸進的講完、後果產生之後的反思才會真正顯現出來,然後一路鋪墊到最後,揭開了第四個故事的真相。
Conor真正的噩夢並非如表面上所見只是單純害怕失去母親,而是他內心深處某一塊覺得疲累的地方,暗自希望這一切趕快結束,講得更直接點,就是希望母親不再受苦,既然必死,那就早日解脫。而這樣的想法和愧疚卻又不斷啃蝕著他,甚至把母親的命運怪罪到自己的頭上。這個「第一層實話」又讓故事的深度更進了一層。除了霸凌、離婚父母的糾結、格格不入的長輩、內心的寂寞憤怒等情緒,又加入了不只是發生在年僅12歲的小孩身上,而是可能會發生在每一個人身上的病人長期照護議題。
而對於一個12歲小孩來說,他可以砸東西、可以釋放自己內心的「怪物」,但是大人卻不行。外婆繃著一張臉,冷酷無情,但她心裡何嘗不難受?當她回到家,看到家裡有如狂風過境一般的慘狀,她除了震驚之外,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她只能伸手推倒最後一個還算完整的櫥櫃,然後,把自己關在房門裡痛哭失聲。看似不負責任、還沒出場就飄散出一股反派味的爸爸,其實人也不差,只是他的生活重心真的已經不在這裡,愛莫能助。而對於前妻的疾病當然也是莫可奈何、束手無策,也只能勸Conor認清現實。每一個人在出場前,或著剛出場時,都如同那頭怪物一般,看似邪惡,或著在小男孩Conor的心中排斥,但也都跟怪物一樣,以及怪物所說的故事一樣,只要是凡人,都有著複雜的面向,沒有絕對的好壞善惡,更沒有幸福快樂的日子,有的只有苦澀無奈的人生。而這些「床邊故事」的角色,也很微妙的看似能夠代入現實世界的角色,但又好像不是那麼相近,這層朦朧感也令故事本身增添了更多奇幻的餘韻。
最後的第四個故事,就如同《少年Pi的奇幻漂流》所說,人生的最大遺憾就是沒有好好道別。而最後外婆不畏風雨的跑來,而怪物也在小男孩的內心幫助了他跨越了心中的魔障,祖孫不僅在平交道前的車上因為「家人」這個共通點而交心(這個停下來也是神來之筆,反正你飆車也沒用,生死有命,不如緩一緩,珍惜身旁的家人吧),怪物甚至也陪著Conor一起送媽媽最後一程,並沒有因為療程的失敗而感到憤怒沮喪,錯失了最後能夠好好和媽媽道別的機會,也在怪物的鼓勵之下,說出了「最後、簡單又真正」的實話。畢竟,除了「希望一切結束」之外,最多最多的,畢竟還是愛與不捨。
唯一感到比較模糊的是有關霸凌的部分。不太明白Conor當初是怎麼跟那個傢伙結下樑子。有趣的是那位同學看待Conor的看法。那眼神隱約透露的其實是害怕,就好像人類迫不及待的想殺死金剛一樣。但霸凌倒也不是這個故事的主體,頂多只是表達Conor不僅要處理家庭的內憂,同時還有討厭的外患來雪上加霜,除了在第二個故事傷了家人,最後終於在第三個故事,將怪物釋放出來,傷害了外人,即便這個外人是自找的。
所以,「怪物」到底是誰召喚的呢?Conor三番兩次的問怪物,怪物從來不肯明說。病榻前,媽媽緊抱著Conor,意味深遠的「看」著Conor身後。最後,Conor翻開了母親留下的繪本,「怪物」的真實身分總算是揭曉了。不管到底是不是只是Conor內心將自己小時候和媽媽一起作畫且聽到的床邊故事揉雜混合成自己用來克服一切考驗的武裝,還是這真的就是媽媽在人生的終點,融合「外公」(正是為怪物配音的Liam Neeson本人)形象塑造出來、留給兒子的守護神、幫助他走過這段苦楚的禮物,都是很溫馨可愛的結局,也讓這頭強悍、堅毅卻溫柔的怪物神樹不再只是虛幻飄渺的夢境,而可能是活生生的與這片大地存在著。
就算對以上這一大堆寓意深遠的人生長談不感興趣,至少聽著最強老爸Liam Neeson厚實磁性的聲音說床邊故事、欣賞魔幻美麗的動畫特效,也可算是一大享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