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如果出現早產的情況,早產兒在被迫離開母親子宮後,其實還沒有完全發育完成,因此仍需要在一個適當的無菌安全環境下發育。不過一直以來,早產兒只能在氧氣箱內模擬仍在母親體內,不過其實早產兒更需要的,是一個更接近子宮下的環境繼續發育,以減少因為早產所帶來的後遺症,增加存活率。近日美國終於成功研發出「人工子宮」。
重點文章
這個裝置名為「Bioba」,雖然在外型上與「子宮」實在有點差距,不過在功能上卻可以十分相似。在一個透明的膠袋內,裝入了近似羊水的電解質溶液,機能上可以幫助胎兒進行血液與氣體的交換,由於在媽媽的體內,胎兒與胎盤會建立一個既獨立又複雜的循環系統,不過在人工環境下,人造的循環系統可能需要一個幫補壓力讓血液流動,但是如果控制不好的話,可能會傷害到嬰兒的心臟。
因此團隊就設計出一個解決方法,讓胎兒的臍帶血管連接到個新型的氣體交換裝置上,裝置的動力來自於嬰兒的心跳。團隊以羊胎作為測試,讓 8 組大約 105 天到 120 天大的羊胎在「人工子宮」內繼續發育四周,然後換到常規觀察之後,就會進行安樂死,以檢查羊胎的腦部發育程度。不過當然人類腦部發育與羊的腦部發育實在不同,所以這個技術仍然需要進行更多的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