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時代背景不同,《大娛樂家》使用了風格相當流行的、節奏感極其強烈的歌舞,來表現從頭到尾歡愉熱鬧的氣氛,即便是比較抒情的歌曲,也是情感濃炙或活潑輕快,並不會將自己溺死在悲傷之中,絕對舒服好入耳。
至於畫面和舞蹈的編排,當然也是燦爛華麗、賞心悅目,配合節奏感十足的歌曲,和現實中物件的互動發出敲擊聲響一起化為歌舞的一部份,剪輯也是目不暇給,都是令觀眾情不自禁開始搖擺的元素,其實光是絕對在水準以上、娛樂性滿分的這幾大段歌舞大秀就已經值回票價了。
而且,說真的啦,上一部這麼愉悅、完全挑動觀眾心底那股真的想要站起來跟著舞動身軀的歌舞片是什麼時候的事情了?
當然《樂來越愛你》是一部非常傑出的歌舞片,但看完的心情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啊!
但話又說回來,雖然《大娛樂家》的曲子好聽、歌舞華美、氣氛熱血,演員的歌藝和魅力都是一等一的,但要論到一部電影的「完成度」終究還是差了些。
歌舞的節奏感很快速,但劇情推展的速度也相當得快速。當然這也是歌舞片的慣用手法,用歌曲來表現角色之間的互動和情感,一個眼神的交換、一句歌詞的對唱,就是千言萬語。而在歌曲進行時以蒙太奇的方式來做光陰似箭的時序推移也是歌舞片最方便的地方之一,只需要一首歌,就交代了P.T. Barnum建立馬戲團和設計表演的過程;只需要一首歌,就表現了他如何從失意中藉由不離不棄的夥伴們幫助而尋回初衷。歌舞比例較高的歌舞片不用透過文戲交代太多,需要的反而是觀眾的心領神會,看觀眾有沒有辦法從演唱和歌舞編排之中體會或腦補出沒有說出來或著沒有用較多時間演出來的事情。
比方說一首【Never Enough】,Jenny Lind如泣如訴的高歌「永遠都不夠」,震懾全場之餘,其實在鏡頭的切換之下,就已經交代了Jenny Lind出身貧窮、明明已經是冠絕歐洲的歌伶卻還是同意了來到美國征服世界,或著甚至是渴求P.T. Barnum的愛情。而這首歌,也同樣是在暗指P.T. Barnum對於自身成就的追逐,他想要讓更多人認同、讓所謂的上流階級認同自己,因為他也是從小承受別人瞧不起的眼光,一旦找到了出人頭地的道路,就也無法饜足。而Phillip和Anne在當時必須躲躲藏藏的感情,明明手都已經在醉人歌聲下情不自禁的相握,但卻在Phillip家長如炬的目光下鬆開了。不論是對於還不夠勇敢的Phillip還是內心受傷、轉身就走的Anne,他們的這個處境,當然也是「不夠」的。
雖然和歌曲本身無關,但鬍子小姐則是從一開始被迫讓到站席的憤憤不平,到折服於Jenny的歌聲還大力鼓掌叫好,也為這角色鋪下了內心的單純善良。
覺得Phillip和Anne的感情太過突然、沒有著墨?看看他們那支高懸半空、忐忑不安的「空中飛人」歌舞吧!【This is me】則在鬍子小姐的帶領之下,唱出這群邊緣人「失寵」又必須忍受外界有色眼光之雙重壓力下的自信振奮和無所畏懼。
但也因為本片的這些重要劇情轉折和關鍵的情緒表達都是透過歡騰熱鬧的歌舞表達,所以如果沒有抓到這些點,的確很容易覺得片中人物的描寫淺薄又表面。而與其說角色缺乏刻劃,不如說本片想傳達的價值觀實在有點多,而每一個主價值觀可能也只透過一首歌曲來闡述,多到搞不太懂真正的主軸和目的是什麼。
是想要傳達給觀眾即便在外在環境打壓之下依然要抱持自信開朗來表現自己呢?是想要表達追逐夢想的熱情無悔呢?是想要表示大膽開創、對待奇人異士也能夠一視同仁敞開心胸的伯樂視野呢?是想要鼓勵大家勇敢踏出俗世之見、拋開家族枷鎖,找到心之所向呢?還是要告訴觀眾,家庭的可貴或帶來歡笑的初衷是什麼呢?其實全部都有,也都的確有靠著成功的歌舞秀,燦爛的烙印進觀眾的心裡去,但是也因為略顯龐雜,反而找不太到整部電影的重心,分開來看都是精緻飽滿,但合起來卻稍嫌簡略粗糙。
不過就像片中所示,好的「娛樂」根本沒有必要特意迎合所謂的高級上流階層而失去自我,把歡笑帶給更多的人、讓大家都能夠經濟實惠的進場開懷,不分男女老幼、高矮胖瘦、富貴貧窮,人人都能夠在這場大秀之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難道不也是另一種了不起的「藝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