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 17 推出後,不論你使用的是 iPhone 14 Pro 系列,還是最新的 15 / 15 Pro 系列,只要是 4800 萬像素相機,就可以設定 iPhone 的解像度,從 4800 萬像素及 1200 萬像素中切換,不過實際上,4800 萬像素是否真的實用呢?現在就為各位講解。
4800 萬像素拍攝,本來只是 ProRAW 模式下才能使用的功能,拍攝的相片檔案大小比一般模式大 20 倍,拍攝後要載入數秒時間,才能拍攝下一張相片,因此用戶一般是會繼續維持同一角度,直到拍攝完成,但下方到一般模式後,問題就更容易突顯出來。
4800 萬像素因為每一個像素都只有 0.6 微米,因此搜集光線的能力自然比過去的 4 合 1 的 1200 萬像素(2.44微米)低,系統為了可以減少雜訊及提升相片清晰度,就將相片拍攝的曝光時間延長,光源不太足夠,但未觸發夜間模式是,用戶如果像過去 1200 萬像素般,按下快門,就馬上轉換角度再拍攝,就容易出現模糊問題。
雖然在 1x 模式下,蘋果透過軟硬件配合,平衡了像素及畫質,而推出了 2400 萬像素模式,但提升並不明顯,始終要知道,CMOS 每個獨立像素,都是方形設計,提升必定是 4 合 1 的效果是最好的,因此 2400 萬像素模式,實際應用上,應該不會是 1.22 微米的表現。
其實對於不少用戶來說,家中的電視或顯示屏,都是 4K 解像度,即 3840 x 2160,計算出來的結果,就是 800 萬像素,1200 萬像素模式下,一般都是最佳的選擇,但 1200 萬像素卻無法使用 iPhone 15 Pro 新加入的 28mm 及 35mm 焦段,感覺是蘋果根本沒有實際測試過,就直接放出來的「更新」一樣。
總結,筆者最後還是將設定鎖在 1200 萬像素,配合手動切換 4800 萬模式,2400 萬像素帶來的體驗,好處比不上壞處的影響,還是自行決定解像度才是最適合的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