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的智能手機發展除了規格提升外便已乏善足陳,予人一種沈悶的感覺,於是各廠急於尋找其他領域以保不足,智能穿戴裝置便是其中之一。不過廠商們似乎覺得只投資在智能穿戴裝置領域並不安全,於是便蜂擁至另一個市場:智能汽車。到底智能汽車市場將會大放光芒?還是又會像智能穿戴裝置一樣紅不起來?
重點文章
最近 Google 廣邀汽車製造商參加關於 Android 的訓練營,營內 Google 向各廠商介紹把汽車中控系統與手機連結的 Android Auto 系統。只要在車上安裝 Android Auto 系統共與手機連結,用家便可透過汽車上的中控台、螢幕及音響設備使用手機的導航、話音及文字通訊、多媒體等功能。而 Apple 的 CarPlay 亦將會在汽車中控台上提供通話、音樂、地圖、短訊等功能。
但事實上對於智能汽車系統來說,要注意的並不是要提供多少功能,而是要提供甚麼功能。大家細心留意的話便會發現,現時的車載智能系統只著重提供導航、免提通話及音樂功能,影片播放、社交網絡互動等一概欠奉。事實上當大家駕車時,需要全神貫注留意路面,哪會有空看影片上 Facebook?即使在停車時間,系統亦要防止用家在駕駛時誤開相關功能而分心引致意外。因此筆者可預計在短期內,智能汽車系統最多也只是一個較大的自動導航器及免提藍牙罷了。
除了功能上的選擇外,人機介面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注意點。試想想假如你正在駕駛時,你仍要分心觀看中控台上的資訊、點擊中控台選擇相關功能的話會怎樣?為了防止駕駛者分心操作其他功能,智能汽車系統所提供的圖文資訊都需要極度簡潔,亦需要大量採用語音指令交流。以 Android Auto 為例,主介面內並不會看到返回、主頁等傳統操作鍵,所有功能只需按一下底部的功能鍵便可開啟。另外各功能亦會盡量使用圖示及減少文字,務求用家一眼便獲得所需資訊。但是始終 Google 及 Apple 等科技公司對汽車應用毫無經驗,相信初期的智能汽車系統只會如 Android Wear 一樣「中看不中用」。
不過,最令人憂心的不是智能汽車的功能,而是智能汽車系統的兼容性。觀乎手機配件市場可知,Android 及 iOS 的配件大多不能兼用,同樣道理在智能汽車上也是一樣。由於 Apple 及 Google 等廠暫不具備自行生產汽車的能力,而他們兩者亦不太可能共同端出一個通用的標準 ( 尤其是 Apple ),因此要兼容不同汽車智能系統的重任便落在汽車生產商的手上。但是這便變相逼廠商表態支持哪間廠商的系統,或許到時會出現因用家手持某智能手機而完全不能使用某牌子汽車系統的尷尬局面。
智能汽車系統的兼容性還引申出另一個重要問題,那就是廠商需要放棄中控系統的自主權。基於各智能汽車系統提供者不太可能推出通用制式,令汽車廠推出汽車時只能選擇預載某一間廠商的系統,其可提供的功能亦受限於預載的汽車智能系統及其提供廠商,汽車廠的銷售策略便變相被智能汽車系統提供者劫持。近日豐田已表態不支持 Android Auto 及 CarPlay,繼續採用自家系統。當 Google、Apple 及其他手機廠商陸續推出自家的汽車智能系統時,或許會爆發一場汽車廠、手機廠及駕駛者之間的大混戰。
智能汽車的終極目標理論上應為一架由人工智能駕駛的全自動汽車,乘客只需安坐於車廂等待到達目的地便可。不過依目前的發展來看,不論是 Google 的 Android Auto、Apple 的 CarPlay 及未來的智能汽車,還是樂視的超級汽車也好,廠商的目標似乎仍然停留在以手機與汽車系統互動的階段,換言之所謂的智能汽車也就只是智能手機的另一件巨大配件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