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銃夢》,如同《攻殼機動隊》一樣,都是久仰了的日本動漫經典,多少略知它影響了許多作品,卻從來未曾親炙深究,也都正好因為好萊塢真人電影版的上映而有了更多接觸的機會。
首先值得慶幸的是,在好萊塢的驚人技術和James Cameron多年籌備的神力加持之下,《艾莉塔:戰鬥天使》在視覺上當然完全不需要令人擔心,尤其是近年來日本自己也正多方嘗試著將漫畫改拍為電影,先不論故事風格和拍攝手法的差異,有時候光是特效就尷尬到令人捏把冷汗。
雖然不是一代神人James Cameron親自執導,不過Robert Rodriguez至少不是個生嫩新手,起碼能夠保證我們不會看到一部有如2017年《攻殼機動隊》的雞肋作品,或其他慘遭真人化的漫改災難。《艾莉塔:戰鬥天使》在沒有更動太多原作劇情的情況之下,世界的宏觀、電影的完成度都已經有模有樣,但畢竟可能不是James Cameron親自執導,在某些地方依然看得出勉強,不論是真實世界的延期上映,還是忠於原作、導演風格展現和片商在分級尺度、片長、調性等的拉鋸,或多或少都在這部系列首部曲中留下了不可抹滅的傷痕,如果還有辦法出續集的話。
受制於片長,《艾莉塔:戰鬥天使》在節奏分配上不甚理想,開頭的事件包括了天真少女重新認識世界、與Hugo的相遇和機器醫生Ido的真實身份,全都發生在Alita醒來的三天之內,可是卻又試圖在其中透過Alita的雙眼交代世界觀、介紹所有登場人物、聽Ido認真解說,還得讓這些角色之間建立感情,場景切換也不太順暢,最後就很神奇的讓這整段劇情成為「既冗長又倉促」的詭異存在。更導致之後每一個角色在行動的時候,總是得花些許時間稍微思考一下他或她的動機及心境是什麼。雖然並沒有發生很嚴重的矛盾衝突,但總是稍嫌卡頓,而且明明是在如此直來直往的王道故事之下。
Christoph Waltz不愧是戲精,所有的親情戲都希望可以越長越好,而略顯尷尬的愛情戲則是希望越短越好。既然這種篇幅的結果只讓人覺得像是「純情小姐愛上地痞小混混就甘願掏心掏肺(物理)養小白臉」,那乾脆全都砍掉或許還更好一點。而可憐的醫生老爸除了只能將喪女之痛寄託在Alita身上獲得一點慰藉之外,這位新的「女兒」還第一天就煞到壞男孩第二天就被拐走晚回家。但有趣的是,醫生似乎從頭到尾都清楚所有關鍵,偏偏Alita就像是電玩玩家,還沒觸發到那個劇情點,就無法開啟醫生解說的劇情。
然後Alita很可愛,觀眾應該很難不愛上這個角色,即便她犯蠢又叛逆,但看到她水汪汪的純真大眼,大家應該都會像醫生老爸一樣的原諒她。
故事來到客店挑釁眾家武林高手(其實只是愛狗人士、雜魚和武器包),叫大家合作討伐哥布林……欸不對,總之是一起去打壞蛋,氣氛終於熱絡了起來,接下來一路到死亡球比賽會場,都相當精彩好看。雖然不是很能理解Hugo為什麼偏偏要在這時候跑去阻止同伴,也無法理解他既然阻止了Alita「獻出心臟」(錯棚),但卻可以要她為自己去參加玩命的死亡球大賽邏輯是什麼。而在一連串目不暇給的打戲之後,故事又開始亂了套,彷彿正在尋找一個合適的存檔點,開始快速的強力推進劇情,好可以讓電影在兩個小時之內結束,順便埋下續集的種種伏筆。
世界觀相當宏大,角色故事都有豐富的血肉,但因為改編劇本的關係,總是相當難以讓人完全的沉浸其中,幾乎已經是所有由不同媒介改編電影的通病。在這裡也真的不禁佩服美漫超級英雄和魔戒的劇本改編功力,即便《艾莉塔:戰鬥天使》在原作動畫OVA基礎下已經算是發揮得不錯,但在那些可被稱之為傑作的改編電影之前,還是遜了一籌。
某程度來說,《艾莉塔:戰鬥天使》有那麼一點點像是去年的《移動城市:致命引擎》(連配樂都是Junkie XL)。它們都是由大導演交棒給其他人,帶著自己留下的資源和財產,試圖重現自己經典大作的輝煌,但這些接手的人選畢竟不是大導演自己,誠意和努力都有了,某些東西也或許勉強接近了,但整體上終究是力有未逮。但《艾莉塔:戰鬥天使》在故事推演的說服力上,畢竟還是比一路追趕跑跳的《移動城市:致命引擎》高上一截,當然也是目前日本動漫相關改編電影當中的翹楚了,至少比起2017年《攻殼機動隊》嘗試重現原作畫面跟氛圍但只淪為沉悶無趣要來得高明許多。
縱使《艾莉塔:戰鬥天使》並不完美,甚至聞到一絲歐美市場可能炸裂的味道,但依然誠摯地希望有續集可以看下去,而且不要像《阿凡達》一樣一等就是十年過去。雖然我一直覺得《阿凡達》不見得有拍續集的必要,或著就是請老詹忙完《阿凡達》系列,再回到號稱鍾愛的《銃夢》懷抱,接手後面的續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