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測】ROG Ally 真的優秀嗎?實際上手評測

rog ally 1 1

近來最多人想要購買的遊戲主機,相信就是 ROG Ally,作為一台可以外出使用的掌上遊戲機,但可以運行 3A 級大作,絕對是筆者小時候的夢想,到底 ROG Ally 是否如外界所說般強大?還是只是業配?筆者自費購買了一台 Ally 及強化的 XG Mobile 回來,為各位詳細評測。

1293b281 907c 47e4 8879 c80ffe1a193b
rog ally 1 1

外觀設計:比 Steam Deck 更美觀

2023 07 15 上午6.32.10

筆者借用過朋友的 Steam Deck 上手玩過,認為在外觀上, Steam Deck 的顯示屏比例,絕對比不上 Ally,機身 Ally 亦更輕更整合,外觀上絕對是 Ally 優勝,當然審美是非常個人化,不過筆者就是喜歡白色,各位可以不同意筆者的想法。

按鍵及重量分布:各有勝負

2023 07 15 上午6.35.05

按鍵的設計上,Ally 配合機身設計的弧度,上手比 Steam Deck 更舒適,手指的位置可以剛剛好覆蓋所有按鍵,但長時間遊玩,600g 的重量還是有些許負擔,只適合在通勤時間,半小時到 1 小時內使用。

Steam Deck 雖然比 Ally 重,不過並沒有外界所說的多,兩者沒有直接比較的話,筆者認為差異不會太大,而按鍵上除了同樣有 Xbox 的控制器設計外,Steam Deck 亦有觸控板,讓用戶可以進行一些沒有支援控制器的遊戲作品,這個比 ROG Ally 優勝更多。

2023 07 15 上午6.34.58

要說 Ally 的按鍵有甚麼不足的地方,就是筆者認為按鍵的回彈力略為不足,按下時沒有清脆的效果,只是合格水平。

揚聲器:ROG Ally 比想像中好

2023 07 15 上午6.38.43

使用這些手提裝置,內置的揚聲器,一般是不會被期待,只要有,不太差就可以了,不過 ROG Ally 的揚聲器,比想像中都要好,立體聲的表現非常明顯,高中音及音量都有合格以上的水平,但低音就接近完全沒有的水平,(我們不能期望太多吧?),比 Steam Deck 優勝不少。

顯示屏:1080p 全高清 7 吋 LED 

2023 07 15 上午6.32.37

裝置沒有使用 OLED 是比較可惜,考慮到成本上,要在戶外使用的 OLED 顯示屏成本比一般 LED 高出相當多,但 LED 的表現並不太差,光暗對比度也可以接受,在戶外使用時, 500 nits 亮度雖然有機會不太足夠,但比 Steam Deck 已經好太多了,在戶外陽光下使用的效果如圖。

IMG 5463

另外目前有不少 3A 級大作,原生解像度最低已經是 1080p,如果運行 720p 解像度,會大大影響畫面表現,例如 Biohazard RE 系列,就是沒有支援 720 p 的最佳例子,只是強行地模擬出 720 的效果,因此 Ally 的 1080p 顯示屏,這是硬件的絕對優勢,是 Steam Deck 系統上不能追上的。

系統:Windows 11 vs Steam 自家系統

2023 07 15 上午6.33.17

誰更優勝來說,相信是最多人爭論的地方,Steam 自家的 OS 比 Windows 優勝的地方,就像是蘋果沒有將桌面的 macOS 放在 iPad 上運行,主要原因,就是減少裝置因為運行桌面系統時,耗用更多電力,及佔用本來效能已經受到限制的流動處理器,集中資源在遊戲運行上,不過缺點就是其它軟件,在正常使用下,並不能安裝在 Steam Deck 上。(不要跟我說自行安裝 Windows,筆者是以原設計為主。)

049fd00a da60 425d a973 9b09126c6b95 1

以上為朋友的用途,但的確只要是 Windows 的軟件,都可以安裝在 Ally 中運行 ( 請尊重版權啊 你懂的)

而 Windows 11 的 ROG Ally,在運行遊戲作品時,的確會比 Steam Deck 更容易出現卡頓問題,不過影響並不大,但始終是較 Steam Deck 差。而 Windows 11 完整版本的優點,絕對比 Steam Deck 多出更多,首先 Windows 11 系統代表裝置本來就支援大量 Steam 以外的其它軟件,基本上就是一台 Notebook,可以連接 hub ,接上顯示屏及鍵盤滑鼠,就可以完全作為 PC 電腦使用,外出旅行時比攜帶 Notebook 更方便啊。

硬件效能:Ally 的專用處理器倍數提升。

2023 07 15 上午6.32.34

筆者最愛的 Biohazard RE 系列中,RE2 是筆者最愛的作品,沒有之一,而 Ally 可以運行 1080p 特效全開(除了 RT) 下,可以穩定有 50 fps 左右,對於一台掌上遊戲機來說,筆者已經沒有甚麼投訴了。當然最身專為新世代主機而設的作品,例如 Bio 4 RE,特效只能以「低」進行遊戲,亦只有 30 fps – 45 fps 運行,相信是物理引擎等設計,比 PS4 年代的作品要求都要高,導致表現難以符合預期,只能以「能運行」來評價 Ally 進行次世代作品時的表現。

2023 07 15 上午6.33.35

當然,筆者額外購買的 ROG XG Mobile 使用的 3080 顯示卡,可以讓 Ally 運行 Bio 4 RE 時,可以特效完全開到最高(包括 RT),並在 1440p 下有 75-90 fps 的表現,因此絕對可以取代一般的 Gaming Book 表現。

可以自行升級內置的 SSD 嗎?

2023 07 15 上午6.34.27

ROG Ally 可以像 Steam Deck 般自行升級 SSD 嗎?絕對可以,不過 ASUS 的 Bios 中,有一個極為弱智的設計,就是雲端還原時,預設「阻止」ASUS 的軟件安裝,代表你沒有關閉阻止功能,你安裝 Windows 後,你需要逐一下載並重新安裝所有驅動程式,再手動調整所有設定,簡直是地獄…

而 ASUS 香港亦知道用戶想要升級 SSD,因此在 9 月前購買 ROG Ally,將免費協助用戶重新安裝系統到新 SSD 中,而升級亦不會影響裝置保養(保固),只要沒有人為損壞其它硬件就可以了。

最大的缺點:Mirco SD 卡容易過熱!

2023 07 15 上午6.34.43

為何Mirco SD 卡容易過熱損壞?原因是 ASUS 的弱智級設計,將所有接口都擺在機身的上方,包括散熱的出風位置,導致 Mirco SD 卡因太接近發熱位置,而容易過熱損壞的情況,筆者想要說的是:ASUS 沒有認真測試過這款產品嗎?為何上手就會知道的問題,仍然要強行推出產品,而不作任何更改?就是為了美觀嗎?

更新 Bios 後速度變慢?感覺效能下跌 15%

1686199688850

Bios 更新後,有用戶回報表示裝置存在效能下跌的問題,筆者經測試後,發現的確有以上問題,不過影響不太明顯,55 fps 下跌至 48 fps,筆者希望 ASUS 未來會推出更新,重新提升效能吧…,要知道,ROG Ally 更新 Bios 的通知是置中,而且佔屏幕 40% 的空間,影響使用體驗。

電量:全效能只有 1 小時 20 分鐘

2023 07 15 上午6.34.16

電量是最多人不滿的部份,不少人表示,ROG Ally 的電量只有 1 小時,而筆者測試過後,亦得出相近的結果,但筆者認為,這個並不只是 ROG Ally 的缺點,而是 Windows 產品必定會遇到的問題,首先 Windows 系統本來就是耗電,加上 x86 架構,及細小的機身不能使用大電池,有 1 小時多已經是目前合格的水平,你看看一般的 Notebook,在全效能下,也是 2 小時就用盡電力(要知道,Windows Notebook 在電池模式下,一般都是大大限制了處理器的效能。而 Ally 是效能全開。)

因此電量上,只要接上流動充電器,就可以大大解決電力問題,不過筆者使用時,一般只是在乘座鐵路(捷運)時使用,而在長時間使用 1 小時,筆者的手已經開始酸痛,不能站著長時間使用啊,加上車程只有 30 分鐘,回到公司或家中,就可以充電。

總結:外出遊玩化成可能,但仍然是試驗品

2023 07 15 上午6.32.45

購買 ROG Ally 前,要知道,該產品是比一台旗艦電話還要便宜的裝置,但可以運行 3A 級大作,雖然最新一代的遊戲作品,並不能特效全開,但在戶外還是可以進行遊戲,不要有太高的要求,而產品亦只是第一代,有不少需要改進的地方:包括電量、效能、重量及接口的位置,都是目前最需要改進的地方,希望未來 ARM 的遊戲作品會成為主流,到時電量及效能都會得到顯著的改進。

加入本站 WhatsApp 頻道最新限免情報立即知。

全新本站官方《限時情報王》 iOS 版 登場。限免已完結?不想錯過重大限免應用,可到本站追蹤 Telegram 頻道Facebook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