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專欄特集

  • 【專欄】移民加拿大到步後必用的 5 套 Apps

    【專欄】移民加拿大到步後必用的 5 套 Apps

    現在日常生活中,智能電話可以說是外出必備的裝置,除了聯絡用途外,更多人會安裝各個不同軟件,例如交通工具 App,或購物 App 等,但如果在加拿大,又有甚麼 Apps 是生活必備呢?現在就為各位介紹 5 個可以幫到你的軟件。 衣食住行 衣 flipp: 衣食住行,以衣為先,當然就要為各位講解各種商店優惠 App 啦,當中較有名的,就是一款名為 Flipp 的軟件,可以根據你目前的位置,提供一些附近商店產品及價格,更有店舖會與他們合作,App 入面亦會有優惠劵,購物時,就可以更加節省金錢了。 下載位置:iOS / Android 加拿大版 Openrice: 如同香港的 Openrice,加拿大中亦有不少用戶都會用 Yelp,與Openrice 一樣,可以根據你目前位置提供附近餐廳資訊,當然亦可以對餐廳進行評價,你可以當作是加拿大版Openrice 就可以了。 下載位置:iOS / Android 住 Booking: 加拿大作為全球第 2 大面積土地國家,想去一些比較遠景點,當然不會像香港可以即日來回,多倫多去溫哥華探朋友,也是需要飛機,而 Booking App 就可以幫到你,預約不同酒店,你就可以安心休息。 下載位置:iOS / Android 行加拿大版 MTR? 除了自己駕駛外,其實市中心的交通,亦比較方便,當中你想要乘座公共交通工具,就自然會用以下的 App 吧? 鐵路:VIA Rail 是加拿大鐵路 App,可以幫你找到前往目的地的方式,應該如何乘搭之外,更可以提供到達時間,相當方便,不需要因為不知道何時抵達,而錯失一班車。(要知道兩班車可以差距非常大啊) 下載位置:iOS / Android Tripadvisor:是一個了解當地不同景點最佳的旅遊 App,亦可以用作一般路線搜尋…

  • 【專欄】想買 ROG Ally 必看:設計上的 9 個重要缺點

    【專欄】想買 ROG Ally 必看:設計上的 9 個重要缺點

    近來有不少人想要購買 ASUS 的 ROG Ally 產品,最主要的特點,就是產品可以外出時進行 3A 級遊戲作品,是不少遊戲迷的夢想,不過產品是否真的值得你購買?產品存在甚麼缺點?現在就為各位一一講解。 1:產品的電池續航力不足 首先要說明的是,產品最大的缺點,就是電池非常不足夠使用,你要進行大型遊戲作品,只可以維持 60 分左右的時間,最多 80 分鐘,這是全效能下的測試,省電模式會大大降低效能,低需求作品,在省電模式下可以有 2 小時的續航力,因此還是不太足夠。 2:效能雖然比 Steam Deck 強 但仍然只是流動級 效能上的確比 Steam Deck 強,一般 3A 級作品都有 50% 以上的差距,( 當然每一款作品都有差異),不過在運行一些次世代的遊戲作品,就明顯的力不從心了,例如筆者測試的 Biohazard RE4,只要敵人數量多,就會有不斷卡頓的問題出現,就算你將所有特效設定為最低,仍然會有以上問題出現,可以說體驗較差。對比上一代的 Biohazard RE3,它的物理系統及引擎的差距下,卻可以在更高畫質下運行作品,而且更流暢,因此各位購買主機前,不要完全認為產品效能可以應付所有 3A 大作啊。 3:顯示屏的 120 Hz 基本上沒有作用 在硬件效能上,基本上沒有一款 3A 級作品,可以在 Ally 機內的處理器上運行 120Hz,即使可以,裝置的定位是流動裝置,因此 120 Hz 的設定會大大增加電池的負擔,筆者除了在連接 XG Mobile 3080,並在不連接外置顯示屏下,才會使用得到 120 Hz 的畫質。…

  • 【專欄】掌上遊戲主機會成為新潮流嗎?

    【專欄】掌上遊戲主機會成為新潮流嗎?

    自 Steam Deck 推出後, ASUS 亦推出了 ROG Ally 掌上遊戲主機,讓用戶可以隨時隨地進行電腦級的遊戲作品,但回看過去,掌上遊戲主機因為電話的出現而開始被放棄,到底原因為何呢?現在 Steam 及 ASUS 的新主機可以重新讓流動市場得到重視嗎?現在就為各位分析。 為何掌機會成功? 過去掌機產品曾經成功,例如 NDS 及 PSP,都讓用戶在戶外或家中機不離手,主要原因是有數個條件: 1:當年流動裝置效能不太高 當年電話及 PDA 產品,因為要顧及到其它功能,加上要便攜,基本上不可能再加入更大的硬件,來應付遊戲這些要求巨大效能的要求。因此一台專為遊戲而設的掌機,就可以在裝置的體積及重量中取得平衡,讓用戶可以外出時長時間使用。 2:遊戲作品多 當年的 PSP 及 NDS 主機,遊戲作品都非常多元化,當中以魔物獵人及三國無雙系列,最受玩家歡迎,一個是因為可以讓玩家交流合作,另一個是讓你在戶外也可以進行遊戲的作品,而這個作品,是過去只能在家用主機中運行的作品。 當有數款作品可以吸引用戶購買該掌機,市佔率提升後,就會吸引更多開發者開發遊戲作品,亦會讓開發者更願意思考,如何使用目前的機能,帶來最大的遊戲體驗,是良性循環。 3:互聯網尚未完全發展 由於當年互聯網尚未完全發展,並不是每一個人家中都會有寬頻可以使用,因此當時進行網上多人對戰,可以說是一個較高的門檻,要一起在家進行單機雙人遊戲,基本上非常不便,因此人們更願意一同到戶外,面對面連線遊玩,可以說當時的風氣,你沒有 PSP 或 NDS 是無法與朋友交流。 為何掌機會衰落? 1:智能電話開始普及 由於當時的智能電話開始進入消費級市場,以蘋果的 App Store 作為開始,有不少遊戲作品,亦可以在電話上直接運行,由於是輕量遊戲,非常適合外出時消磨時間,讓不少用戶都認為已經足夠取代大部份掌機的功能,讓掌機的市場受到阻力。 2:遊戲掌機效能限制 由於遊戲掌機的作品因為機能限制下,表現並沒有桌面主機好,亦沒有比電話方便,加上剛轉換世代,開發人員都改為保守的態度,始終不會有開發人員,願意開發沒有回報的作品,導致本來就缺少獨家掌機遊戲的 PlayStation 的 PS Vita 發展更為困難。 3:互聯網及家用主機成熟 互聯網與家用主機的發展,可以說關係密切,由於安在家中亦可以與朋友連線遊玩,因此大大減少了消費者購買一台外出遊玩為特點的主機,亦再進一步減少了掌機的空間。至於為何 Nintendo 的掌機沒有太受影響?主要原因就是獨家作品,單是薩爾達傳說,Mario 及 Pokemon 等作品,已經可以讓大量消費者將錢錢變為自己喜歡的形狀。…

  • 【評測】ROG Ally 真的優秀嗎?實際上手評測

    【評測】ROG Ally 真的優秀嗎?實際上手評測

    近來最多人想要購買的遊戲主機,相信就是 ROG Ally,作為一台可以外出使用的掌上遊戲機,但可以運行 3A 級大作,絕對是筆者小時候的夢想,到底 ROG Ally 是否如外界所說般強大?還是只是業配?筆者自費購買了一台 Ally 及強化的 XG Mobile 回來,為各位詳細評測。 外觀設計:比 Steam Deck 更美觀 筆者借用過朋友的 Steam Deck 上手玩過,認為在外觀上, Steam Deck 的顯示屏比例,絕對比不上 Ally,機身 Ally 亦更輕更整合,外觀上絕對是 Ally 優勝,當然審美是非常個人化,不過筆者就是喜歡白色,各位可以不同意筆者的想法。 按鍵及重量分布:各有勝負 按鍵的設計上,Ally 配合機身設計的弧度,上手比 Steam Deck 更舒適,手指的位置可以剛剛好覆蓋所有按鍵,但長時間遊玩,600g 的重量還是有些許負擔,只適合在通勤時間,半小時到 1 小時內使用。 Steam Deck 雖然比 Ally 重,不過並沒有外界所說的多,兩者沒有直接比較的話,筆者認為差異不會太大,而按鍵上除了同樣有 Xbox 的控制器設計外,Steam Deck 亦有觸控板,讓用戶可以進行一些沒有支援控制器的遊戲作品,這個比 ROG Ally 優勝更多。 要說 Ally 的按鍵有甚麼不足的地方,就是筆者認為按鍵的回彈力略為不足,按下時沒有清脆的效果,只是合格水平。 揚聲器:ROG Ally…

  • 【專欄】加拿大 3 個必用:但香港沒有的 Apple 服務

    【專欄】加拿大 3 個必用:但香港沒有的 Apple 服務

    近日加拿大宣佈開放 Stream b 的申請條件,讓在加拿大工作滿 1 年以上的香港居民,可以直接申請當地的 PR 永久居民身份,筆者就不多說這方面的資料了,現在就為各位講解一些蘋果服務,在香港與加拿大的差異,讓想要前往的人士,不會錯過,或付出額外的訂閱費用。 1:Apple Arcade  Apple Arcade 是蘋果推出的遊戲訂閱服務,可以讓用戶像使用 Netflix 般付出月費,就可以免費使用有參與Apple Arcade 的遊戲作品,不需要再額外購買,當然,最大的優點,就是可以進行所有買斷式的遊戲作品,不需要再課金。 2:Apple Fitness+ Apple Fitness+是推出的健身 Apps,訂閱用戶得到不同的健身指導資訊,適合不同程度人士使用,這個服務筆者在香港時認為沒有需要,不過在加拿大面積巨大的地方,健身並不像香港般方便,除非你住的 Condos 是有健身室會所設計吧,否則要健身絕對沒有香港般方便。 3:Apple One 在香港,你要使用 Apple Music、iCloud Drive 、Apple TV+ 等不同的服務,都是需要逐一訂閱付費,而Apple One 就可以讓各位只需要付出一個較低的價錢,就可以得到絕大部份蘋果服務的一個計劃,各位要長時間在當地生活的話,絕對不能錯過啊。 顧問資訊:Unitex Consultants 聯升顧問 / Facebook

  • 為何 Apple Vision Pro 會被稱為下一個「改變」?

    為何 Apple Vision Pro 會被稱為下一個「改變」?

    蘋果發佈的全新產品 Apple Vision Pro 產品,顯示他們的野心,是要突破智能電話的限制,成為新一代用戶最常使用的裝置,到底是否可以成功呢?現在就為各位講解新產品是否值得你期待。 先講解一下個人電腦裝置的發展歷史,智能電話推出前,一般用戶要瀏覽互聯網,就只有使用電腦,而當時的電腦產品,一般都是桌面電腦,而不是筆記型電腦,因為硬件的效能限制,耗電量及重量問題,只有商業人士才會使用筆記型電腦,直到智能電話的出現,才有所改變。 智能電話發佈後,市場尚未找到方向,即使蘋果推出了第一代 iPhone,但市場仍然是觀望態度,直到蘋果在推出第二代 iPhone,加入 App Store 後,才打破了智能電話的「獨有功能」設計,轉而向類似電腦主機般,主力提升硬件規格,而軟件功能上,就由第 3 方軟件開發者,及用戶按需要安裝不同軟件,來改變裝置的使用方式,讓智能電話逐漸成為用戶必備及隨身的個人電腦產品。 而智能電話的推出,各大廠商為了可以佔有一席位,都集中開發流動裝置的硬件,讓耗電量減少的同時,效能有明顯提升,蘋果亦得益於效能提升下,推出了平板電腦,取代了當年最多人會購買的輕量級電腦產品「Laptop」,iPad 的出現,改進了過去 Laptop 的缺點,包括廉價顯示屏,效能低的處理器,及需要運行巨大的 PC 軟件,因此 iPad 成功開創了後電腦時代,各大廠商亦嘗試推出平板電腦產品。 正因為 iPad 的出現,蘋果發現 iPad 的特點,可以應用在 Notebook 上,例如 SSD 可以解決機械式硬碟的缺點,包括耗電、厚度、重量及讀寫速度問題,亦可以讓裝置達到快速啟動,及低耗電睡眠模式,加上與 Intel 及 Nvidia 合作開發的流動處理器 Intel Core 2 Duo 及 GeForce 320M,效能足以應付完全版本的桌面軟件及系統,讓 MacBook Air 成為全新概念 Ultrabook 的全新標準,隨後各大廠商都開始開發 Ultrabook 電腦,讓流動工作更為普及。 而蘋果就開始進入比較平穩時期,iPhone、iPad、MacBook 都是定時有硬件更新外,並沒有甚麼新發展,即使蘋果推出了 Apple Watch,亦沒有讓外界認為這款新產品可以改變世界,不過筆者認為,Apple Watch 的開發,才是影響最大的產品。…

  • 【特集】MacBook Air vs Pro 哪款更值得購買?

    【特集】MacBook Air vs Pro 哪款更值得購買?

    相信各位都知道,蘋果推出了最新一代的 MacBook Air ,並是首次為該系列推出 15 吋版本,對於不少用戶來說,想要大顯示屏,但卻不需要高效能的用戶來說,絕對是好消息,但作為編輯的筆者,除了觀看以上優點的同時,亦需要對比各款產品的性價比,現在就為各位分析一下,MacBook Air 15 吋版本,對比 14 吋版本,那款產品性價比更高? 1:以同一規格對比 筆者認為以入門價格來對比,是完全不公平,首先筆者將 MacBook Air 15 吋版本,升級儲存空間及記憶體,各自都是 512 GB + 16GB RAM,價錢上,雖然 15 吋 MacBook Air 比 Pro 版本低,但仍然有著其它硬件上的差別。 2:MacBook Pro 各方面比 Air 都要強 首先,MacBook Pro 在顯示屏上,有極大的優點,就是使用了 Mini LED 顯示屏,配上 120 Hz ProMotion 技術,除了使用時流暢度體驗大大提升外,更重要的,就是黑色的表現上,有接近 OLED 般的對比度,可以顯示完全黑色的畫面,加上支援 HDR,顯示屏上絕對壓倒 MacBook Air。 除了顯示屏外,M2 Pro 的效能表現亦比 MacBook Air 的…

  • 【專欄】比 MR 更強? Apple Vision Pro 有甚麼改變?

    【專欄】比 MR 更強? Apple Vision Pro 有甚麼改變?

    蘋果早前在 WWDC 大會中,發佈了全新產品,名為 Apple Vision Pro ,新機受不少傳媒讚賞,表示會成為下一個改變世界的產品,到底 Apple Vision Pro 改進了過去類似產品的甚麼地方?會否與AR / VR 產品初推出時一樣,只有極短的關注度? 與舊有技術的差別 過去的 VR 及 AR 裝置,最大的缺點,就是需要當時的極大硬件效能來推動,導致流動性低,及使用時因為裝置的大小及延遲,還有更重要的電量問題,而無法實現外出使用的可能,就算使用有強大繪圖效能的 Gaming Notebook,亦只能維持 30-60 分鐘的使用時間,而且非常重,難以長時間外出使用。 而 Apple Vision Pro 配合 Apple 自家開發的 M2 晶片,效能及效率之高,可以說是公認強大的,因為省電的特點 ( 可以讓平板電腦的電池推動的水平),讓 Apple Vision Pro 可以大大減輕機身的重量,同時蘋果採用了流動充電器,讓電池替換成為可能,大大提升了機動力。(雖然是兩小時,但比過去的設計已經好上了不少。 不是有電話配合 VR 裝置來解決電量問題嗎? 沒有錯,曾經有公司推出過頭戴式的外置器材,讓用戶將電話裝到頭戴裝置後,可以利用電話的處理器及顯示屏,還有低電量的優點,不過卻出現了多項問題。 1:延遲問題 本來智能電話的設計,並不是為了 VR 或 AR 裝置而生,因此使用的相機及系統配合下,你頭部活動時,延遲是非常嚴重,而這個問題會導致用戶使用一段時間後,因為腦部無法適應,用戶會有頭暈的感覺,甚至作嘔的情況出現。 而蘋果的 Apple Vision Pro 為了可以解決以上問題,使用了高速相機,配合處理器的效能,將延遲降低至 12…

  • 【專欄】為何蘋果沒有為 iMac 推出新版本?

    【專欄】為何蘋果沒有為 iMac 推出新版本?

    蘋果推出了 M2 版本的 MacBook Air 及 Mac mini,亦為 Mac Pro 及 Mac Studio 升級到最強的 M2 Max 及 M2 Ultra 版本,卻沒有為 iMac 更新,目前仍然是使用 M1 晶片,是否被蘋果放棄了? 1:iMac 的定位不能與 Pro 版競爭? iMac 的 24 吋版本,推出的售價及定位,明顯就是要取代過去的 21.5 吋 iMac Intel 型號,因此使用蘋果自家的入門晶片 M1 是合理的,不過一直沒有推出 27 吋版本的新世代版本,讓用戶有些難以理解。 2:Mac mini 的性價比更強 一般來說,每一個人的家中,總會有顯示屏吧?不論是電視產品,還是一般顯示屏,都是每個家庭必定會有的,因此 Mac mini 的出現,正正可以為本來有顯示屏的用戶,節省了顯示屏的資金,而 Mac mini 亦有同等的 I/O 數量外,更有額外的 HDMI 可以讓用戶連接到一般電視使用,售價亦只是…

  • 【專欄】Apple Vision Pro 最先會取代甚麼產品?

    【專欄】Apple Vision Pro 最先會取代甚麼產品?

    蘋果早前推出的 Apple Vision Pro 產品中,最多人想要知道的,就是蘋果最終想要設計一款怎樣的產品出來?不少人認為,Apple Vision Pro 只是一款 VR 或 AR 裝置,但它的潛力到底有多少?現在就為各位講解一下,Apple Vision Pro 筆者認為最有可能的方向吧。 目前的裝置限制:機身大小影響體驗 不論你是使用甚麼裝置,都會知道的就是,你的裝置顯示屏越大,觀看資訊及工作時,就可以更容易,更方便同時處理多項工作,但如果你並不是再桌面上使用,更大更重的機身,就會讓手部容易感到不適;裝置細小只有輕便的優點,長時間用來工作,容易感到不適。 兩者是不能同時擁有,但 Apple Vision Pro 的介面,正面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當然目前來說裝置的體積還算不上是「輕便」),你可以隨時在介面中,調整每一個軟件的大小,而不會因為「機身」的重量導致手部不適。 目前發展方向:取代平板電腦 Apple Vision Pro 目前的產品發展方向,最快相信就是取代平板電腦 iPad,因為 iPad 本來就是為了用戶在電話與電腦之間的空間而設的,Apple Vision Pro 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在電話與電腦間串聯使用,你看看 iPad 推出時的數個關鍵: Steve Jobs 在 2010 年發佈 iPad 的時後表示過,iPad 必需要在以上 7 個條件上,比 iPhone 及 Mac 更方便,才有存在的價值,我們再看看 Apple Vision Pro 有沒有在以上 7…

  • 【教學】用 ChatGPT 將 Youtube 影片、新聞網站重點一鍵抽出

    【教學】用 ChatGPT 將 Youtube 影片、新聞網站重點一鍵抽出

    很多人也愛用 ChatGPT,其中一項最常用的功能就是找它來將一篇長文的重點整理出來。此外,現在用戶甚至可以用它來整理一段 YouTube 影片的重點,讓你無須從頭開始看影片也可以掌握影片的重點。 Chrome 插件實現 要實現將 Youtube 影片、新聞網站重點一鍵抽出,只需一套 Chrome Plugin 即可。這套名為 ChatGPT Summary for Websites & Youtube videos 的插件,顧名思義就是一套能將網頁、YouTube 重點整理的工具。 繁體化設定 1:首先下載 ChatGPT Summary for Websites & Youtube videos 插件,安裝後進入 Options 作設定。 2:設定 Provider 為 ChatGPT,而 Model 可選 GPT 3.5、GPT 4 、GPT-4 Mobile 等等,不過留意,要用 GPT-4 必須是 ChatGPT Plus 用戶,另外還要留意 GPT-4 只能每 3 小時提問 25…

  • 【分析】Apple Vision Pro 真的完美?有 3 大弱點你要知!

    【分析】Apple Vision Pro 真的完美?有 3 大弱點你要知!

    蘋果自從在 WWDC 大會中,發佈了 Apple Vision Pro 後,外界都表示這款產品,將會是取代 iPhone 的創新,不過事實又是否如此呢?現在就為各位分析,Apple Vision Pro 目前的限制性,及需要解決的問題。 1:體積過大 沒有錯,產品只是剛發佈的全新產品,體積過大的問題,可以隨科技的發展,一步步解決,不過目前來說,這個體積並不會是用戶願意隨時隨地像眼鏡般戴著使用的產品,長時間使用,即使電量問題解決了,亦比 iPhone 更容易出現使用疲勞的問題。 2:安全性 不是系統的安全性,是產品是需要戴在頭上,顯示屏並不像眼鏡般透明,在沒有電池推動運作下,可以看見戶外的設計,而是會完全封閉眼睛,靠鏡頭接收影像,再於顯示屏上展示,代表用戶在戶外使用時,裝置一旦沒有電,而沒有馬上脫下裝置,用戶將會進入「失明」的狀態,是戶外使用時,最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 3:隨身使用的局限性 智能電話,平板電腦及 Mac 電腦,裝置沒有在手上使用時,仍然會以不同的方式,繼續與你互動,例如以上裝置會在你不使用時,接收通知,直接顯示在顯示屏上,你就算沒有接觸裝置,亦會看到各項最新的資訊。 但 Apple Vision Pro 目前的設計下,除了聲音外,其它資訊都是必需要戴上裝置到頭上,才能看到其他資訊更新。當然你可以說,它的設計就是要讓你隨時戴在頭上使用啊。那麼筆者就會問:「你準備入睡、吃飯、洗澡時,總會有脫下裝置的時間吧?那麼可以像 iPhone 般,在你不接觸不使用裝置時,仍然以方便你查看的方式,展示新資訊嗎?」,還沒有算上只有 2 小時續航時間的問題,沒有戴上裝置,就不能與裝置有任何互動,是目前最大的缺點。 總結:未來 10 年發展是關鍵 沒有錯,目前的 Apple Vision Pro 有許多問題需要改進,除了最基本的售價及電量問題,還有一些實際應用上的問題存在,以上就是筆者認為,蘋果如果未能解決的話,Apple Vision Pro 將不會成為改變世界的創新產品。

  • 【專欄】甚麼是 VR / AR / MR?

    【專欄】甚麼是 VR / AR / MR?

    相信近來最多人討論的,就是蘋果在 WWDC 大會上,發佈的全新產品,名為 Apple Vision Pro,不少人表示這款產品是一款 VR 裝置,筆者才發現,原來是有不少用戶,都不知道 VR、AR 及 MR 之間的差別,現在就為各位講解一下,以上 3 個技術是甚麼。 VR:虛疑實景 顧名思義,就是你在 VR 裝置中,看到的一切,都是虛疑的,沒有一項是現實存在的,就是 VR,例如著名電影 Ready Player One,或是著名動話刀劍神域,就是 VR 目前想要發展的方向,Meta 公司亦是想要創作一個虛疑世界,讓用戶可以脫離現實一段時間。 VR 的畫面全是由開發者創作,你可以在這個虛疑的世界中,按照開發者的設計,進行不同的操作,例如你可以完全進入遊戲內的世界,當中最為成功的,相信就是 Biohazard 7 中,你可以完全以 VR 完成整部遊戲作品,而代入感非常強,筆者只 3 歲開始玩 Biohazard 系列,都可以被 VR Bio 7 嚇到尖叫,因為感覺真的進入了該世界一樣。 AR:擴增實景 擴增實景,就是一個從現實中,加入一些數位功能的設計,目前主要的設計,都是輔助你生活為主,你使用 AR 裝置時,正在看的畫面都是現實世界,只是 AR 裝置,會在你看到的畫面中,加入一些數碼資訊,例如物件的資料,可以幫助用戶更快地了解該物件的特點,或是使用方法,或帶你準確地到達目的地。 應用上,一般只是在現實的畫面中,加入一些額外的資訊,互動功能上會較有限,因為要分析物件及馬上判斷出該物件的類別及位置,還要精準地標示出來,對於延遲及空間運算上的要求相當高,Google 早數年前嘗試開發 Google Glass,不過因為處理能力不足及電量無法應付,最後並沒有正式向大眾發售(有向商業機構售賣,不過售價極高,及用途較少。) MR:混合實景 MR 混合實景,可以說是結合了 VR 及…

  • 【分析】iPad 版 Final Cut Pro 是完全版?還是 iMovie 強化版?

    【分析】iPad 版 Final Cut Pro 是完全版?還是 iMovie 強化版?

    蘋果早前推出了最新的 Final Cut Pro X 到 iPad 平台上,相信有不少用戶都想要知道,這款軟件,到底是 iMovie 的強化版本,還是真正的 Final Cut Pro X,現在就為各位講解常見的問題,看看這款軟件,是否適合你使用。 一般移植到 iPad 版本上的軟件,都是大幅閹割了各個功能,例如初時的推出的 PhotoShop,功能上也不是完全版本,而 iPad 版本的 Final Cut Pro,是不是強化版本的 iMovie?可以說是,不過它的功能明顯更強,例如是 Multi-Cam editing,你可以同時間顯示多個同一時短拍攝的畫面,選取你最想要的角度,都是實用,及 iMovie 沒有的。 另外亦加入了支援 Apple Pencil 的功能,讓用戶可以將 Apple Pencil 當作你手指的延申,或手寫文字再轉換成一個特效在畫面中,亦有自動去背功能,讓系統幫助你快速去除背景。 2:所有 iPad 都可以使用? iPad 版本的 Final Cut Pro 並不是所有 iPad 都可以使用,即使你使用的是最新版本的 iPad mini 使用 A15 Bionic 晶片,亦不符合使用要求,你的裝置必需要是 M1 晶片或更新版本,否則,你的裝置是不能使用 Final…

  • 【專欄】Remake 代表冷飯?重製 vs 高清版差別

    【專欄】Remake 代表冷飯?重製 vs 高清版差別

    近年各大公司都推出了 Remake 的遊戲作品,不少人士都認為這是炒冷飯作品,或是沒有任何購買必要的舊作,亦有人表示 Remake 作品是新遊戲,到底 Remake 的真正意思是甚麼?現在就為各位講解一下。 Remake 與 Remaster 的差別 過去有不少公司為了可以盡快為新一代主機推出更多作品,讓過去沒有接觸過舊世代主機的用戶,或想要體驗過去因機能限制,而無法完全體驗作品的用戶,可以直接遊玩,亦可以減輕開發費用。 這些作品,一般只會更新高解像度的貼圖,更高的 FPS,遊戲其它內容一般是完全不變,以上的做法,就是稱為 Remaster。 代表作:有 Biohazard 5 HD Remaster The last of us Remastered 薩爾達傳說:御天之劍 遊戲所有內容都沒有改變,但貼圖解像度更高,由 30fps 提升到 60fps,更有機會修正過去容易導致無法進行遊戲的系統錯誤。 而 Remake,則是使用同一遊戲故事背景及設定,例如主角的設計,及世界觀都是相同的,但故事會以全新方式演繹,或以同一故事設計,但所有項目,包括角色模型,遊戲引擎,配音全部都是重新製作。 例如完全重製最著名的就是 Final Fantasy VII remake,就是使用舊有故事背景,但加入更多當年基於機能限制下,無法加入的想法,因此故事發展比過去多出了不少,這個做法風險其實較大,因為新玩家不一定知道該遊戲的吸引力,同時有機會讓舊有玩家不滿,因此是需要相當的勇氣,才能開發。 而玩法及畫面重製,代表作為 Biohazard RE 2,故事基本相同,只是細節上加以補完,例如原生遊戲沒有廁所,及如何取得警察制服,其他方面,在畫質、玩法、光源設計,都用了全新的方式演繹。因為有些作品,如果使用舊有玩法,會顯得非常過時,因此改變玩法也是提升作品水平的其中一個重要因素。 而最基本的,就是故事完全採用舊遊戲的所有元素,只是將遊戲引擎及貼圖重新製作,有公司稱為 Remake,有公司稱為 Remaster。 爭論 Remake 是炒冷飯還是新作品? 了解以上的項目後,相信各位都大概知道,為何 Remake 會有這樣的爭議,筆者認為,Remake 遊戲作品,的確是在故事上,並沒有太大的創新,說是完全新作絕對是不合理的。 但 Remake 絕對不是冷飯,只要是用心設計,Remake 遊戲還是相當值得你入手的,例如…

  • 【初步評測】14 吋 MacBook Pro 配 M2 Max 是怪物?

    【初步評測】14 吋 MacBook Pro 配 M2 Max 是怪物?

    蘋果推出的 M2 Pro / M2 Max MacBook Pro 產品,筆者在最近才入手了,主要原因是,因為工作需要,MacBook Air M1 版本,不能連接超過 1 個的額外顯示屏,加上需要使用 AI 及 PS 的大量需求,導致 M1 MacBook Air 不能應付,因此筆者購買了一台 14 吋 M2 Max 規格的 MacBook Pro ,結果相當驚喜。 初時使用 M1 MacBook Air 裝置時,因為初次從 Intel x86 轉到 ARM 的 M1,耗電量低,完全靜音的設計,加上超快速反應的統一記憶體,對於筆者來說,已經非常驚喜,不過只限於在戶外使用,及不連接任何顯示屏下。 筆者要指出,即使系統上有多強大,RAM 有多快,只有 8GB RAM 在面對多顯示屏及大量繪圖工作下,8GB RAM 確實是不足夠使用,例如 MacBook Air 在剪接 4K 的影片,不加上特效,單以匯出速度來說,是非常優秀,足以與 15 吋的…

  • 【消費券】購買 iPhone 14 Pro 還是 Samsung S23?

    【消費券】購買 iPhone 14 Pro 還是 Samsung S23?

    相信各位都想知道,蘋果的最強智能電話 iPhone 14 Pro Max 對比 Samsung Galaxy S23 Ultra,那一款產品更值得你入手,現在就為各位分析一下,兩者的差別吧。 1:處理器效能對比 處理器的效能上,絕對是蘋果的天下,因為蘋果使用自家開發的晶片,對比 Samsung 需要受高通的開發進度影響,難以憑自己的實力突破,因此論效能的話,iPhone 可以滿足你的所有需要。 處理器比較:iPhone 勝出 2:電量相近 兩者差距各有勝負 蘋果一直在能源效益上,比 Android 有更優秀的管理,因此一直受到用戶歡迎,不過今次 S23 Ultra 使用了 TSMC 的製程後,加上特別與高通合作開發專用版晶片,Samsung 今次的續航力,對比 iPhone 各有勝負,這個項目上是平手。 電量:各有勝負 3:相機拍攝相片 相機拍攝方面,如果你主要是拍攝風景相片,上載到社交平台,及喜歡高解像度的話,Samsung S23 Ultra 絕對適合你,主要原因,是物理上 2 億像素,在日光下可以有超強的細節表現外,更因為 AI 的運算,對比度比 iPhone 更進取,因此相當適合用作拍攝風景相片,更不要說 S23 Ultra 有 10 倍光學焦距鏡頭,物理上遠攝能力壓倒 iPhone。 不過如果你是想要拍攝小朋友或動物的話,iPhone 會更適合你的用法,因為 Samsung S23 Ultra 即使是升級了,還是沒有解決快門延遲的問題,要拍攝動人的瞬間,容易會因為延遲導致你錯失捕捉最佳影像的一刻,iPhone 在快門可靠性上,是目前最佳的智能電話之一。…

  • 【產品分析】Samsung S23 Ultra 的 4 個重點

    【產品分析】Samsung S23 Ultra 的 4 個重點

    相信各位都知道,目前 Samsung 最新一代的智能電話,Galaxy S23 系列正式在 23 日推出,不過新推出的產品是否值得你購買呢?現在就為各位分析一下,與上一代的差別有多大。 1:相機 CMOS 有變大嗎? 相機今次使用了最新的 2 億像素,讓用戶可以拍攝出超高解像度的相片,不過 CMOS 並沒有增大,仍然是 1/ 1.33 吋的大小,因此物理上的提升是相當有限,拍攝成像較上一代好,主要就是靠相機 ISP 的改進達成的。 2:處理器為專用版 SG 8 Gen 2 for Galaxy Snapdragon 8 Gen 2 for Galaxy是 Samsung 與高通合作開發的晶片,效能更高,近日有評測顯示,Snapdragon 8 Gen 2 for Galaxy 比一般版 8 Gen 2 對比,CPU 效能高出 5.3%,GPU 效能高 5.7%,因此相信是最快的 Android 智能電話。 3:耗電量減少 Samsung 在最新一代 Galaxy…

  • 【產品分析】MacBook Pro 選擇 14 吋還是 16 吋?

    【產品分析】MacBook Pro 選擇 14 吋還是 16 吋?

    相信各位都知道,蘋果推出的最新一代 M2 14 / 16 吋 MacBook Pro 中,使用的就是比一般版都要強大得多的 Pro 或 Max 版本,效能可以說是目前最省電,同時間有比頂級流動工作站的效能,不過到底如何選擇才是最佳?筆者認為,14 吋版本是最好的版本。 筆者近來因為工作需要,因此工作時需要連接 4 個顯示屏,因此 MacBook Air M1 版本,完無法達到我的需要,更不要說只有 8 GB RAM,在筆者的繪圖、剪接及網站製作中,不斷出現的「重新載入」,讓筆者工作到懷疑人生…,因此最後決定購買一台新的 MacBook,與工作了接近 3 年的 MacBook Air 說再見。 筆者在考慮工作需要上,必需要是 20GB RAM 以上才能正常操作,筆者當然知道購買最高規格是最好,不過資金有限,只能重點升級,因此決定客製化一台 MacBook Pro。 20GB RAM 的工作,代表筆者必需要升級到 32 GB RAM,加上只有 512 GB 的儲存空間並不能滿足筆者的需要,因此也需要升級到最少 1TB 的容量,不過設定後發現,只需要加上 1700 港元,就可以升級到 M2 Max,先不要說圖像處理效能有超過 50% 提升,M2 Max 版本的…

  • 【專欄】無需到加拿大也能取得「永久居民」身份?

    【專欄】無需到加拿大也能取得「永久居民」身份?

    早前筆者講述過移民的經歷及選擇,發現有不少讀者也對當中的投資移民方式非常有興趣,原因是可以留在你目前居留的地方,亦適合一些短時間內無法移民的人士,因此筆者決定再詳細一些講解 SUV Start-up Visa Program 的內容,讓各位有意到外地發展,都可以更了解這個移民途徑。 1:無需到加拿大居住亦可取得 PR 身份? 筆者初時聽到有這個選項時,也非常驚喜,因為筆者目前還有一些工作在身,未能離開,加上無需要到當地,亦可以直接取得 PR 身份,因此才選擇這個項目。 2:投資 100 萬港元就可以了? 過去聽說過的加拿大投資移民,最少也需要 100 萬加元才能申請,因此初時筆者並沒有考慮這個方案,不過到了解到原來金額已經降低了,(可能是救生艇計劃的關係吧…?),只需要 100 萬港元就可以了,計劃是 4 名不同的投資者,同步協助一個受加拿大機構認證的創業計劃,進行兩年時間,即使計劃最後失敗,只要計劃進行時間維持達兩年就可以取得 PR 身份。 另外 100 萬為投資本金及一些基本的手續費用,因此如果你需要顧問公司協助你處理所有 PR 文件申請,及協助你在當地尋找工作,需要額外 10 萬港元左右,即總金額約 110 萬港元。當然計劃並不能取回你投資的資金,因此你要承受這個損失啊。 3:子女 / 伴侶也可以申請? 答案是可以的,即使你是 4 位投資者的其中一員,你的伴侶及子女,亦可以聯同申請人,一同申請 PR 永久居民的身份,只要主申請人通過要求,取得 PR 身份後,子女 / 伴侶也可以同時取得 PR 身份。 4:PR 身份可以享用當地的福利嗎? 可以的,PR 身份可以使用當地人享用的絕大部份福利,只有選舉及被選舉權是 PR 人士無法使用,及需要在 5 年時間內有…

  • 【專欄】筆者移民了:申請、問題及經驗分享

    【專欄】筆者移民了:申請、問題及經驗分享

    近年全球經際及前景變化非常巨大,因此有不少人士,基於不同的原因,正計劃移居或移民到其它國家發展,筆者經過長時間考慮後,亦決定移民到加拿大發展,當中遇過甚麼困難,選擇了甚麼方式進行?現在就為各位分享一下當中的歷程。 1:為何選擇加拿大? 移民或移居也好,目的必定是為了「改善生活質素」、「有更好的發展」或「體驗外國的生活」才會實行的,而筆者想要的,就是想要更好的生活及體驗不同文化,因此選擇目的地,亦是基於以上條件。 選擇加拿大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當地是筆者認為,擁有較大種族包容的國家,排外的機會較低,地位較對等,治安比英國及美國更好。 2:移民前的困難 筆者起初與大部份人遇到的問題是相近的,就是移民是一個連根拔的決定,筆者需要放棄香港的大部份人 / 物,包括朋友、不願前往當地的親人、工作及自己過去建立的一切一切。 (相信各位近年都遇過有朋友移民,筆者亦在機場向這些朋友道別,在出發到機場前,已約定不能哭,要笑著送他到離境禁區,但最後擁抱時,眼淚還是擅自流下來,而基本上每一次都會聽到朋友以哽咽的聲音說:「你今日送機,我會在當地機場迎接你啊,到時再見面吧。」卻讓筆者更泣不成聲。) 是的,除非你與親友也移民到同一個地方,否則你必需要有心理準備,到達當地後,需要重新開始,包括你的生活習慣,人脈及工作模式,而筆者考慮過各項因素,包括工作的發展機會,租金樓價,還有其它原因,都決定離開自出生就開始居住的地方。 3:移民的方法 目前移民到加拿大的方法,主要有 3 種,分別是 Steam A 的學習移民、Steam B 的工作移民,及投資移民,筆者選擇了投資移民,主要原因是彈性較大,以下會簡單講解一下,三項計劃的特點,及需要承擔的責任及風險。 投資移民(香港 /台灣適用) 投資移民優點主要是申請人可以加入當地認可的創業計劃,你可以在申請後計劃完成,就可以取得 PR Permanent Resident ,即永久居民身份,但你是可以在申請及計劃進行期間,不需要身處加拿大,都可以直接得到 PR 身份,適合短時間內,需要留在香港或台灣處理工作或家庭事項的人士。 費用比以下兩個項目高,約 100 萬港元,香港及台灣都可以申請。 Steam A 學習移民(香港人專用) 加拿大救生艇計劃,是當地因應香港的變化而設立,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吸引人才到加拿大發展而設立的,只要你在當地報讀認可的兩年以上的課程(文憑或更高級別的課程),合格畢業後,就可以取得 PR 身份。 而同行的伴侶,亦可以一同前往,可以得到工作簽證,在當地工作,無需一同報讀課程,因此對於新婚夫婦來說,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費用:需要預留兩年的生活費用,保守計算 45 萬港元(2 人組合以租金 1 萬港元及日常開支 8000 港元計算),再加上學費,約 10 萬 1 年,即是約70 萬港元。 Steam B 工作移民(香港人專用) 同屬於加拿大救生艇計劃,只要你過去…

  • 【專欄】Bing + ChatGPT 能顛覆 Google 的搜尋帝國嗎?

    【專欄】Bing + ChatGPT 能顛覆 Google 的搜尋帝國嗎?

    微軟正式宣佈將 Bing 結合 ChatGPT,Google 搜尋帝國的地位會被顛覆嗎?Microsoft 總裁 Satya Nadella 指出網頁搜索的模式已經停滯了幾十年,而 AI 可以比傳統方式更靈活地快速地提供信息。他直言「競賽今天開始,我們將快步前進。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在搜索領域重新開始有趣的創新,因為是時候了。」人們期待的「破壞性創新」會出現嗎? 為什麼 ChatGPT 聊天機器人會令人關注? 即使你沒有留意 ChatGPT 的消息,也不會對「聊天機器人」感到陌生。傳統的「聊天機器人」就是那種針對一些關鍵字然後給予答案,他們一點也不聰明,只能像目錄一般引導你去尋找答案,但往往無法解決多樣化的用戶提問,甚至經常無法理解用戶的提問。 ChatGPT 是一種新型的 Chatbot 技術,它使用基於轉換器的語言模型來生成自然語言的回應。與依賴於規則和預定義回應的傳統 Chatbot 不同,ChatGPT 能夠生成更動態且個性化的回應,並更好地理解自然語言。此外,ChatGPT 能夠生成比傳統 Chatbot 更長且更複雜的回應,使其更適合處理更複雜的對話。 Google 為什麼會擔心 ChatGPT? Google 搜尋頁面有大量的不同連結,一般來說排名越前會越多人點擊,越後就越少人會點擊。Google 最賺錢的業務是廣告,大家搜尋關鍵字時會同時顯示一些廣告連結在搜尋結果的上方,便於吸引特定群組的客戶進入其網頁。 如果 ChatGPT 整合到瀏覽器的 Search Bar,用戶只需直接輸入問題,便可得到答案,就連搜尋頁面也不必看,對用戶來說能夠快速得到答案,也無須進入 Google 搜尋,再從不同的網頁了解答案。這絕對是令 Google 不利的事情。因為人們可以不經 Google 再跳到不同的網頁尋找答案,情況就像用 Google 搜集一些知識性的資料,例如 1 英呎等於多少 cm,Google 會在頂部顯示資料而不是引導用戶進入指定網頁。 雖然現時 Google 對部份知識性的資料也提供直接的答案,但只佔無盡的搜尋需求裡很低、很低的比例!而 ChatGPT 能找出的答案絕對是現時…

  • 【專欄】入耳式導致發炎?筆者 2 年親身經驗

    【專欄】入耳式導致發炎?筆者 2 年親身經驗

    相信各位都知道,目前蘋果的產品配件,就是 AirPods Pro 系列,都是使用了入耳式設計,讓用戶可以透過入耳的耳綿,及 AI 的主動降噪功能,可以提供比一般版 AirPods 更好的聲音體驗,不過各位又有沒有留意,你的耳朵是否喜歡入耳式? 長時間使用 耳朵會過敏 筆者在使用 AirPods Pro 耳機已經超過兩年的時間,一直都會在通勤時間,及集中工作時,會使用 AirPods Pro,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可以隨時進行通話,並使用它的主動降噪功能,來讓筆者可以減少外界對自己的影響,集中工作,但時間長了,耳朵卻越來越容易發炎。 敏感體質 容易因為汗及膠出現過敏 筆者的體質本來是比一般人較容易出現敏感的情況,而筆者並不知道,原來耳朵開始出皮碎,是過敏的警號之一,不過以為是清潔處理不當,因此只是集中地加強清潔。 情況惡化 患上中耳炎 筆者本來只是外耳發炎,不過在長時間使用 AirPods Pro 下,情況就越來越嚴重了,更開始出現短暫,但較強烈的耳鳴,讓筆者相當不適,最後才發現,原因是中耳炎。 AirPods Pro 剛好壞了 查看了一些資料 筆者的 AirPods Pro 剛好出現了問題,醫生建醫減少使用耳機,但耳機可以說是相當重要,因此聽取了一些對這類產品有所研究的朋友,他們提議使用掛耳式產品,不要使用入耳式,筆者唯有嘗試使用掛耳式耳機,讓耳朵緊貼耳機的時間減少。 結果:耳鳴及炎症症狀減少 筆者使用了掛耳式的 AirPods 3 後,耳鳴及炎症症狀減少,不過當然要放棄一些功能,例如主動降噪功能,要與外界聲音共存。 筆者並不是說明 AirPods Pro 產品設計有問題,而是以筆者的個人體質,並不適合使用,如果各位有與筆者類似的情況,可以嘗試改用掛耳式產品,看看有沒有讓耳朵的不適感減退。

  • 【專欄】現在購買 PS5 還是 PC 更好?

    【專欄】現在購買 PS5 還是 PC 更好?

    相信不少玩家都在想,到底購買一台電競的 PC 好?還是購買一台 PS5 主機好?因為目前 PS5 從推出到現在,已經有兩年時間了,硬件上,性價比已經不再是它的特點,面對電腦硬件的不斷升級,是否真的有需要現在才購買一台 PS5 呢? 1:硬件性能 其實不用多說,硬件性能上,必定是 PC 電腦最強,因為可以購買使用高階的顯示卡,可以按需要更換硬件,及比 PS5 有更多的用途,都是 PC 最大的特點,不過各位要知道的是,PC 電腦硬件售價相當高,要組裝比 PS5 更強的規格,售價絕對會比 PS5 主機更高。 2:遊戲最佳化 遊戲開發與一般的軟件開發,其實是更需要考驗開發團隊的技術,因為遊戲是會在進行期間,有不可預計的改變,尤其是現在追求畫面真實的世代下,物理破壞的模擬,遊戲引擎是當中的最大的關鍵,面對電腦硬件的組合多變,如何調配硬件的資源是相當重要。 因此面對以上的問題,遊戲主機只有一個硬件規格,開發者可以更針對地為每一個部分,進行最佳化調整,穩定度自然大大超越 PC 版本。 3:遊戲獨佔 由於不少遊戲廠商,開發主機版本可以更低成本,因此家用主機的獨佔遊戲,比 PC 平台都要多,更不要說得到主機開發公司的支援下,開發的遊戲會更優秀,可以完美發揮主機性能,雖然近年有不少獨佔遊戲都在 PC 平台推出,但體驗始終容易出現問題。 當然 PC 平台亦有不少遊戲作品是沒有在家用主機平台上架,但一般都是獨立工作室開發,所以沒有受到太大的關注。 4:家用主機系統簡單易用 PC 因為背後並不是為了遊戲而開發,因此運行時會受到電腦系統的背景工作影響,導致容易卡頓,出現錯誤等不同問題,更不要說要下載遊戲,有不少時候,是需要用戶為電腦安裝大量支援程式,才能正常運行遊戲。 而家用主機,基本上並不需要太多這些煩惱,只要你買了遊戲,就不需要擔心你的裝置能否支援或推動該作品,軟件更新及其他支援程式,都會自動處理,你只是需要按下下載的按鍵,就可以進行遊戲。 總結:家用主機適合追求簡單娛樂的玩家 家用主機在效能上絕對比不上 PC 平台,但它的便利性、穩定性、價格及介面設計,都是比 PC 平台優秀,筆者認為,其實家用主機的廠商,其實可以推出高階版本,讓有足夠資金,又不想要購買 PC 的玩家,有更好的選擇。

  • 【專欄】Samsung S23 Ultra 沒有任何誠意

    【專欄】Samsung S23 Ultra 沒有任何誠意

    Samsung 推出的最新一代智能電話 Galaxy S23 Ultra,是目前 Samsung 最強的電話產品,不過筆者仍然認為,今次的產品不值得購買,原因有相當多,現在就為各位一同分析,新一代產品的優點及缺點。 先說優點 1:顯示屏減少曲面比例 沒有錯,初上手曲面顯示屏,會因為它的設計特點,讓你第一眼看上去,就會感覺相當窄邊框的效果,不過使用時間一長,變緣曲面顯示屏的缺點,就會開始出現,例如邊緣位置,會出現色差問題,或少量影像變形問題。 而新一代 S23 Ultra 則改進了曲面的比例,讓顯示屏在更邊緣位置才開始彎曲,增加了平面顯示屏的比例,讓裝置的感覺更方正,同時間不會失去超窄邊框的顯示效果。 2:2 億像素 可以在日光下拍攝更大的相片 Samsung 在 S 23 Ultra 中使用了 2 億像素的相機 CMOS 元件,讓用戶可以拍攝 2 億像素的相片,作品可以放大到非常細微的位置,亦不會出現模糊問題,是相一代 S22 Ultra 的兩倍。 3:效能更快 發熱量更低的 8 Gen 2 處理器 Snapdragon® 8 Gen 2 比上一代 S22 Ultra 使用的 Snapdragon® 8 Gen 1,效能上有 25% 的提升,並可以有更低的發熱量,同時配合 S23 的新散熱系統設計,讓用戶可以減少在長時間進行遊戲時,因為過熱而出現降頻的問題。 4:更硬的Gorilla®…

  • 【技術解構】甚麼是 Wi-Fi 6E?為何會成為焦點?

    【技術解構】甚麼是 Wi-Fi 6E?為何會成為焦點?

    最近有不少消息表示,蘋果將會在下一代 iPhone 中,使用最新的 Wi-Fi 標準,就是 Wi-Fi 6E,到底為何新一代標準會如此多人關注?目前智能電話需要比 Wi-Fi 6 更快的標準嗎?現在就為各位講解。 Wi-Fi 6E 是過渡標準 Wi-Fi 6E 與 Wi-Fi 6 同樣是 802.11ax 的標準,不過最大的差別,就是 6E 比 6 多出了一個頻率,就是6GHz,E 就是 Extension,代表是Wi-Fi 6的延伸,速度及反應可以更快。 Wi-Fi 6E增加額外可用頻道 Wi-Fi 6E增加了 14 個額外頻道在80MHz,網路速度與頻寬都有明顯提升,而 6GHz 因為是獨立出來的新標準,因此不會像過去的 Wi-Fi 2.4GHz 及 5GHz 般,因太多裝置使用而導致不穩定。 6GHz 可以更快 但卻突顯缺點 過去 5GHz 推出時,因為波長較短,因此可以連接的有效距離,就會比 2.4 GHz 短,雖然 Wi-Fi 6 利用直線連接,讓裝置與發射器的距離可以增加,不過還是比 2.4 GHz…

  • 【專欄】iPhone 14 Plus 為何比 iPhone mini 失敗?

    【專欄】iPhone 14 Plus 為何比 iPhone mini 失敗?

    蘋果推出了最新一代 iPhone 系列中,iPhone 14 Plus 一直被外界稱為最沒有購買價值的產品,因為與 iPhone 14 Pro Max 的方向相近,但在各方面都完全弱化,讓用戶更想念 mini 產品,到底為何 iPhone mini 會更多用戶想要使用?現在不是大顯示屏時代嗎?現在就與各位分析。 讓用戶不滿的原因 1:iPhone 14 Plus 升級並不多 iPhone 14 Plus 最大的致命傷,就是使用了上一代的晶片 A15,效能與 iPhone 13 Pro 版本相同,不過作為新一代的旗艦產品,使用上一代相同的處理器,絕對是說不通,因此可以確定,蘋果是在擠牙膏。 2:iPhone 14 Plus 售價太高 作為次旗艦產品,iPhone 14 Plus 售價可以說是市面上的旗艦產品同等水平,256 GB 版本的售價,可以高達 $ 8499 港元,但相機、設計、處理器,都是與上一代相同,讓用戶認為,如已經需要使用以上的售價購買 iPhone 14 Plus,不如直接購買最強的 Pro 系列吧。 3:iPhone 14 Plus 方向錯誤 作為對比,上年推出 iPhone 13…

  • Apple Watch S8 VS Apple Watch Ultra 哪款值得買?

    Apple Watch S8 VS Apple Watch Ultra 哪款值得買?

    蘋果推出的最新一代智能手錶 Apple Watch S8,同時對出了 Apple Watch Ultra 作為全新的系列,外界用戶都表示,對 S8 的興趣,可以說完全沒有,要不是手錶損壞,根本完全沒有升級的想法,到底作為過去聖誕最多人購買的產品,Apple Watch S8 今年又是否值得購買呢? 1:S8 的升級幅度不大 S8 在硬件上的升級,只有加入了撞車偵測,及體溫追蹤經期功能,基本上,與上一代 S7 並沒有任何不同,功能上亦只是更新了系統,以上兩個功能你認為是非常重要的話,你就購買吧。 2:效能沒有任何提升! 雖然蘋果在官網上表示,Apple Watch S8 是在使用 S8 SiP 晶片,不過對比 S7 的晶片,不論是效能上,還是耗電量上,並沒有任何差異,因此用戶不要期待購買了 Apple Watch S8 。 3:Apple Watch S7 更值得入手 自 Apple Watch S8 推出後,作為在硬件上只有體溫計,及撞車偵測的差異外,Apple Watch S7 在外觀設計,效能,顯示屏都與 S8 極為接近,但因為已推出一年,售價比 S8 更低,因此讓 S8 更不值得入手。 4:Apple Watch Ultra 更高性價比…

  • 【專欄】CPU = CEO?以公司架構概念學懂組裝電腦選購

    【專欄】CPU = CEO?以公司架構概念學懂組裝電腦選購

    筆者近來有用戶表示,希望組裝一台桌面電腦,但討論時,發現有不少人認為,遊戲效能上最著重的,就是電腦的 CPU,而完全沒有理會顯示卡及 RAM,甚至硬碟的重要性,現在就為各位簡單講解一下,各項硬件是如何配合運作。 1:RAM 就是工作桌面 RAM 越多,就代表你的工作桌面越大,你可以同時擺放更多文件或工具在桌面上,減少每次空間不足時,要搬動物件的次數,因此 RAM 越大越快,你就可以更快在不同的軟件中切換並在背景使用。 當中 RAM 的速度越高,越可以幫助用戶在大量處理工作時,超出 RAM 容量時,減少切換軟件時的卡頓,提升反應速度。 2:CPU 如同公司的 CEO 及會計師 CPU 效能不重要嗎?其實並不是,正如一間公司,如果主要應付的工作,就是運算一些文件,會計師的效率越高,就會讓數字計算的速度得到提升,而同時間,CEO 負責調配工作到不同的部門(其它硬件),因此CEO 慢,整間公司的運作都會變得慢,CEO 並不是萬能,而是在協調及計算工作上,是它的專長,但即使如何強大的 CEO,亦比不上專業的繪圖師畫圖強大。 3:GPU 就是公司的繪圖師 GPU 越強大,面對圖像的工作,效率就會提升,而當中 GPU 的 VRAM,就像繪圖師專用的工作桌,讓繪圖師可以同時展示更多資訊,更精細的紋理,甚至可以有更多空間擺放更多貼圖來使用,減少即時運算時,貼上貼圖的時間等。 4:硬碟是公司的倉庫 硬碟就是公司的倉庫,讓用戶將目前不需要使用的物件放置在內,減少佔用工作桌的空間,不過要將物件在倉庫中,搬到你的桌面,是需要時間,因此倉庫的速度( SSD 的速度 ),就是效率的關鍵。 5:底板就是公司的各項設施 主機板就是公司的各項設施,高級與平價版本,其實都是可以讓員工工作,不過高級的主機板,就可以更耐用,或必要時,加入更多不同的擴充設施,亦可以在需要額外的效能時,超頻時會更為穩定,就如同你可以在舒適的環境下工作,效率會更穩定。 6:散熱硬件如同公司的溫度系統 雖然目前的硬件有低發熱的設計,不過要追求高效能的話,正如你不斷工作及跑動,你會變得更熱,太熱會降低你的集中力,及工作效率,而散熱硬件風冷及水冷的差別,就如同你使用風扇或冷氣機,冷氣機(水冷)當然可以更穩定地讓員工感覺更舒適,表現穩定。 總結:按你的需要分配資金 電腦的各項硬件,當然可以全部使用最新最強的型號,不過對於資金有限的人士來說,正確分配資金是相當重要,如果你使用的,主要是文書工作,CPU 與 RAM 就較為重要,不斷處理檔案的話,硬碟就可以購買更高階的版本。 以上的講解,主要是為完全不懂電腦硬件分工的讀者而設,以盡可能簡單的概念,讓讀者大致上了解電腦的硬件組合,不要盲目的追求單一硬件,而無視了其它硬件的重要性。

  • 【專欄】沒有飛躍提升?MacBook Pro M2 Pro 只是 M1 Pro 改版

    【專欄】沒有飛躍提升?MacBook Pro M2 Pro 只是 M1 Pro 改版

    相信各位都知道,目前最多人期待的蘋果產品,就是剛剛推出的 M2 Pro 系列的 MacBook Pro 產品,主要原因,當然就是 MacBook Pro 的顯示屏配合全新的處理晶片,可以大大提升多媒體工作的效率,而現在就為各位講解,新一代晶片,在效能及功能上,與上一代有甚麼差別。 1:效能提升約 20-30% 蘋果的數據講解,新 M2 系列晶片對比上一代的 M1 Pro 及 Max 效能,M2 Pro 及 Max 有 20% 的 CPU 提升,及 30% GPU 效能提升。 2:最大支援 96GB RAM 過去蘋果的 MacBook Pro 電腦,一直最大支援的 RAM 容量,只有 64 GB ,現在最新一代的 M2 Max 38 核心 GPU 版本,則可以支援最高 96GB RAM,對於多媒體工作者來說,絕對是一個非常值得入手的原因。 3:電池電量提升 早前有不少用戶表示,全新的 M 系列處理器的…

  • 如何買 MacBook Pro 性價比更高?翻新 M1 Max 是亮點

    如何買 MacBook Pro 性價比更高?翻新 M1 Max 是亮點

    蘋果較早前推出了最新一代 MacBook Pro 系列,新機主要的特點,就是換上了最新一代的 M2 強化版晶片,分別是 M2 Pro 及 M2 Max,不過在效能上,筆者認為,新產品的性價比,卻比上一代的 M1 Max 低。 1:M1 Max 比 M2 Pro 更強大 蘋果的 M1 Max 的效能表現上,明顯比目前的 M2 Pro 更強大,約有額外 10% 的效能表現,更不要說,GPU 的效能上因為有 32 核衫,對比 19 核心的 M2 Pro 有更明顯的差別。 2:雙倍 RAM 但 M1 Max 售價更低 蘋果在官方的翻新商店中,售賣32 GB RAM M1 Max 的 16 吋 MacBook Pro 的售價,為港幣 $21009,而…

  • 【專欄】5 款不值得購買或升級的 2022 Apple 產品

    【專欄】5 款不值得購買或升級的 2022 Apple 產品

    蘋果在 2022 年推出的產品中,相信有不少產品都讓外界失望,沒有新意,只是換個晶片當作新產品,但在筆者來說,到底對那款產品感到失望呢?現在就為各位講解一下。 5:Apple Watch S8  蘋果推出的 Apple Watch S8 絕對是蘋果 2022 年推出最讓用戶失望的產品,在效能上沒有提升,外觀設計不變,只是加入了兩個感應器,分別是撞車偵測,及溫度計,而溫度計只可以用作追蹤經期,不能一般使用,更不要說電量完全沒有提升,但售價仍然是與上一代 S7 推出的售價相同,完全沒有升級的動力。 4:Apple TV 2022  雖然新一代 Apple TV 使用了 A15 晶片,效能大大提升,對於會使用 Apple Tv 進行遊戲的玩家來說,是相當不錯,不過蘋果竟然將 Apple Tv 入門版本的 Gigabit Ethernet 接口取消,要購買 128 GB 版本,才可以有Gigabit Ethernet 連接,對於過去所有版本都有Gigabit Ethernet 來說,絕對是「減輕成本」的不利設計。 3:iPhone 14 Pro 蘋果推出了 iPhone 14 Pro 系列時,終於改變了 M 額的設計,使用全新的動態島,不過因為佔用的空間與 Pro Max 是一樣的,加上比 M 額的位置更靠近顯示屏中間位置,讓視覺效果比上一代更差。…

  • 【特集】2022 年 8 款最值得購買的 Notebook

    【特集】2022 年 8 款最值得購買的 Notebook

    來到年底,相信各位都想買一台電腦,用來工作或遊戲,近年的在家工作作為新常態,性能強大,或便攜的電腦,比桌面電腦有更大的需要,到底購買那一款強大的電腦更適合呢?現在就與各位一同看看。 1:Alienware X14:便攜、效能、耐用的平衡 Dell 旗下最強的產品系列,就是收購回來的 Alienware 系列,是最早期的電競產品品牌,Alienware 最新的產品 X14 是筆者最有興趣的產品,原因是 Alienware X14 有著超輕薄的設計,同時在散熱設計上,採用了更強的系統,讓熱量可以在細小的空間中,快速流走。 處理器上,使用了 Intel Core i7 高電壓版本處理器,同時亦有效能相當不錯的 RTX 3060 顯示卡推動各款軟件,在 1080p 解像度下,絕對足夠使用,加上機身使用了鎂合金配上類人類皮膚的設計,耐用及質感上都相當高品質,更可以使用 USB C 作為充電,對於中高階要求的用戶來說,X14 絕對是最平衡的產品,更不要說 Dell Alienware 的超強保養(保固服務),即使不小心墮地損壞,亦可以有免費上門維修。 2:MacBook Air M2  相信各位都會在想,購買一台 Mac 作為主力的電腦,而 M 系列晶片的效能,及耗電量亦比同價的產品更有優勢,MacBook Air M2 可以說是除了遊戲上無法滿足用戶外,一款最優秀的中階產品。 M2 MacBook Air 使用的晶片,在效能上,比上一代 M1 晶片有 35% 的效能提升,同時間,耗電量基本上是沒有太大增加,加上新一代的機身更輕更薄,外出使用時,絕對可以滿足你各項的工作需要。 不過作為沒有主動散熱的裝置來說,長時間高負載使用,最高效能表現有機會比上一代的 M1 晶片更弱,原因是 M2 可以說是 M1…

  • 【特集】2022 年最值得購買的 12 款智能電話

    【特集】2022 年最值得購買的 12 款智能電話

    2022 年即將過去,回顧各大公司推出的產品,當中最值得購買的產品,到底是那一款,各位如過正打算購買聖誕或新年禮物獎勵自己,應購買那一款產品?現在就為各位介紹 2022 年最值得購買的 12 款產品的電話篇。 1:iPhone 14 Pro Max 對筆者來說,iPhone 14 Pro Max 是目前最值得入手的智能電話,它的升級比過去 iPhone 12 及 iPhone 13 Pro 系列都要大,當中的相機終於使用了超大的 1/1.28 吋的 4800 萬像素相機,採用 4 合 1 技術下,比一些使用 1 億 800 萬像素配合 9 合 1 的相機有更優勝的表現。 而全新的動態島是蘋果自 iPhone X 推出後首次作出的大改變,不過仍然有不少地方需要改進,包括遠攝相機的表現,及機身重量問題,不過處理器效能上仍然是最強的智能電話,電池續航力亦相當優秀,加上 Always on 功能,讓 iPhone 14 Pro Max 成為 2022 年最值得購買的電話。 2:Samsung Galaxy Z…

  • 【專欄】2022 年最有驚喜的蘋果產品

    【專欄】2022 年最有驚喜的蘋果產品

    蘋果在 2022 年推出的產品中,最讓筆者驚喜的,並不是 iPhone 14 Pro,或 iPad Pro 等最多人期待的產品,而是 Apple Watch Ultra,為何這款產品,會讓筆者認為是蘋果2022 年最吸引的蘋果產品?現在就為各位講解。 1:Apple Watch Ultra 解決了多項問題 Apple Watch Ultra 對比一般的 Apple Watch,它改進了多項基本的問題,當中包括顯示屏太細小,耐用度,及產品的市場定位。 耐用度使用了最硬的鈦金屬作為機身的材料,可以讓用戶在更多不同情況下使用,過去的 Apple Watch,筆者因為經常在人多擠逼的地方就動,輕輕一撞街上的燈柱,Apple Watch 就為成為「蜘蛛俠特別版」,需要更換顯示屏,而 Ultra 版本,則大大減少了以上問題(筆者已嘗試過不少次意外撞擊 Ultra,是足以讓一般版 Apple Watch 碎開的力度,Ultra 仍然沒有損傷。 而顯示屏上,亦最大限度使用了 49 mm 的空間,可以讓用戶同時間看到 8 個軟件的資訊,同時間加入了即時的經緯度及指南針顯示,對於戶外使用的用戶來說,相當方便,更不要說新加入的警笛功能,幫助你求助時,更容易讓拯救隊找到你的位置。 2:Apple Watch Ultra 電量終於足夠使用 Apple Watch Ultra 的電量,是一般版本的兩倍,代表用戶不斷使用兩天,只要不是使用流動網絡,仍然絕對足夠使用,使用流動網絡,亦足夠你使用上一整天,非常方便。 而電量提升,配合快速充電功能,Apple Watch Ultra 基本上是不會電力不足,以筆者實際測試,一般在洗澡時,將 Ultra 使用快速充電,30…

  • 【技術解說】甚麼是顯示屏「工作空間」?

    【技術解說】甚麼是顯示屏「工作空間」?

    相信各位現在使用的 Mac 電腦,絕大部分都是 Retina 顯示屏,而在 Retina 顯示屏版本中,會有一個獨立的設定,就是顯示屏放大比例,模擬不同解像度,到底這個功能有甚麼用?為何要調整這個解像度?會否降左了解像度影響畫面表現?現在就為各位講解一下。 首先講解過去的解像度與介面 UI 的顯示方式 過去由於大部份軟件及網頁設計,開發時都是採用接近 1024 x 768 的 4:3 比例來開發,因此隨後的 16:9 或 16:10 的顯示屏出現後,你會看見有不少網頁在你使用瀏覽器時,左右兩邊都是沒有任何資訊顯示,就是因為設計時,並不是以寬屏設計而導致。 而因此 16:9 顯示屏出現後,一般可以開啟接近兩個視窗來平排擺放,因此工作空間會比 4:3 時更大,而顯示屏的解像度隨時間不斷提升,有 1024 x 768 提升到 1280 x 800,及 1280 x 720 提升到 1920 x 1080,因 UI 並沒有作太多的最佳化工作,因此各類的 UI 就會像縮小了般顯示。 不過因為解像度密度並不算高,因此即使縮小了,亦不會太影響到觀看使用的體驗,但自 Retina 顯示屏出現,各大廠商就推出高解像度顯示屏後,就出現問題了,當時蘋果推出 Retina 顯示屏,主要是以過去常用的解像度下,提升至 4 倍像素後,因為蘋果的 UI 是自行設計,因此系統就將四個像素,顯示過去的一個像素來呈現畫面。 以 iPad…

  • 【專欄】iPhone 14 Plus:被人忽略了的優秀電話

    【專欄】iPhone 14 Plus:被人忽略了的優秀電話

    蘋果推出了最新一代智能手機 iPhone 14 系列,當中最大「改變」的 iPhone 14 Plus 終於正式推出,到底上手感覺如何?實際使用體驗上,有沒有甚麼改變?是否最長續航力 iPhone?現在就為各位介紹全新的 iPhone 14 Plus。 上手感覺相當輕便:感覺比 14 Pro 更輕 蘋果的數據上,iPhone 14 Plus 重 203g,與 6.1 吋的 iPhone 14 Pro 的 206g 重量是相當接近,但上手體驗下,iPhone 14 Plus 會讓你感覺更輕,原因是 iPhone 14 Plus 的機身更大,因此你會有更輕的錯覺,正如你在使用 iPad mini 時,488g 的重量使用時會感覺比 iPhone 更「輕便」,是機身體積帶給你的錯覺。 顯示屏體驗好:旗艦級色彩 最多人不滿的,就是 iPhone 14 Plus 與同價的智能電話相比,只有 60Hz,而 Android 平台的產品基本上都可以配備 90 – 120 Hz…

  • 【專欄】為何選購 Apple Watch  Ultra?4 個重要原因

    【專欄】為何選購 Apple Watch Ultra?4 個重要原因

    蘋果推出的 Apple Watch 最新世代中,筆者購買了 Apple Watch Ultra,為何不選擇 Apple Watch S8 或性價比最高的 Apple Watch SE 呢?現在就為各位講解一下,選購買 Ultra 的 X 個理由。 1:S8 與 S7 對男士來說,並沒有差別 S8 最新加入的體溫偵測,主要目的,就是追蹤月經周期,因此這個功能對男性用戶來說,並沒有任何作用,除非你說你是男士,但需要追蹤自己的月經周期吧…那麼,你就購買 Apple Watch S8 吧…。 效能上,其實與 S6 及 S7 相比 Apple Watch S8 使用的 S8 SiP,並沒有在效能上有所提升,而顯示屏的大小,及顯示屏的亮度,亦與 S7 版本相同,因此亦是沒有升級的原因。 Apple Watch S8 在心率感測器、加速感應器、血氧感測器、防水、定位系統等各方面,都沒有升級,唯一加入了的,就是車禍偵測感應器,因此如過正在使用 S6 及 S7 的用戶,是幾乎沒有升級的理由。 2:Apple Watch SE 有被降級的感覺 蘋果新推出的…

  • 【專欄】iPad 10 性價比不再?分析新機優缺點

    【專欄】iPad 10 性價比不再?分析新機優缺點

    蘋果昨日低調發佈了新一代入門級 iPad,新機看上去,只是一台 iPad Air 4 的改版,到底新機是否值得入手?到底該產品有沒有甚麼地方有改良?現在就為各位分析一下新機的特點。 終於使用全屏幕設計 iPad 入門版一直最多人不滿的,就是採用了多年前 iPad Air 第一代的設計,顯示屏與保護玻璃之間,仍然有空間,樣反射率及觸控使用上,比 iPad 其他型號都要差,唯一值得購買的特點,就是價格低廉,約為 iPad Air 的一半價錢。 而現在改用了全顯示屏設計,當然會增加成本,價格的確會上升,不過它帶來的提升,對於一般用戶來說,已經相當足夠,例如 10.9 吋顯示屏的大小,配合貼合的玻璃與觸控面板的改進,都是相當實用的提升,當然我們不能忽視 iPad 10 使用的,是 sRGB 顯示屏,並不是其他 iPad 或 MacBook 的 P3 標準,因此色彩上的表現,對繪圖工作的用戶來說,是非常不友善,但不要忘記,它的售價,只是 449 美元。 A14 處理器過時?但仍然強大 雖然 A14 晶片已經是 2 年前的產物,不過效能上仍然是旗艦標準,作為對比,有同等效能的平板電腦,是無法達到如此低的售價,更不要說A14 仍然比目前主要對手snapdragon 的最強流動處理器,有著相約的效能。 當然你可能會表示,Apple TV 最新版本,及 iPhone SE 3 都使用 A15 晶片,為何 iPad 10 不能?這個明顯是 Apple…

  • 【專欄】M2 iPad Pro 只是小更新嗎?誰最值得入手?

    【專欄】M2 iPad Pro 只是小更新嗎?誰最值得入手?

    蘋果正式推出了最新一代旗艦平板電腦產品 iPad Pro 系列,當中加入了甚麼新設計?還是只是一個小更新?新機又是否值得用戶購買?現在就為各位分析一下 iPad Pro 2022 版本。 最大的特點:M2 晶片效能提升 蘋果在 iPad Pro 上,如外界推測一樣,為 iPad Pro 使用了最新的 M2 晶片,效能上有明顯提升,蘋果表示,新晶片比上一代的效能提升中,CPU,速度提升達 15%,GPU 圖像處理速度更提升達 35%,50% 更多記憶體頻寬,神經網絡引擎快達 40%,讓用戶可以有更快的使用體驗。 而按照規格來看,蘋果使用的是 MacBook Air M2 版本的頂級版本,即是10 核心 GPU 版本,不需要額外升級晶片,或購買 1TB 為以上的版本,就可以得到頂級的 M2 晶片。 加入支援專業格式:ProRes 蘋果的 M2 晶片,在 MacBook Air 上已經可以看到,它支援過去只有在 M1 Pro 或更強版本的晶片,才支援的解碼引擎,包括 ProRes RAW 及 ProRes 編碼及解碼引擎,而現在蘋果亦讓 iPad Pro M2 支援以上的專業格式,不過問題就是,蘋果何時才會為…

  • 學生該購買 iPad 還是 Samsung Tab?

    學生該購買 iPad 還是 Samsung Tab?

    相信不少用戶都知道,蘋果早前發佈了最新一代的 iPadOS 系統,配合最新一代使用 M1 晶片的流動裝置,可以達到更強的多工處理效果,隨著香港亦將會推出消費券第二期,現在兩大品牌的平板電腦,應該如何選購呢?現在就為各位分別兩間公司的產品優缺點。 兩者對比為最大型號作為標準 1:顯示屏的表現 首先 Samsung 使用的是 OLED,在顯示畫面時,可以達到每一個像素個別進行光度控制,因此可以達到最準確的無限大對比度,在顯示影像時,比 iPad Pro 使用的 Mini LED ,影像的邊緣位置,光度控制更好。 不過iPad Pro 的 Mini LED 是否沒有可取之處?其實並不是的,雖然 Mini LED 並沒有 OLED 如此高精準度的對比度控制,不過在一般情況下,用戶是不會分辨出 Mini LED 與 OLED 的差別,除非你有一雙完全沒有散光的強大眼睛… 同時間,iPad Pro 的 Mini LED 理論上更長的壽命,及更亮的亮度,當然 Samsung 在流動裝置上的 OLED 發展下,已經大大改善了 OLED 以上的缺點,不過仍然是先天在將時間工作的可靠性上,OLED 仍然不能取信於專業用戶。 因此個人認為顯示屏表現上,Samsung 在多媒體上更勝 Apple,不過工作的話,還是 iPad 更優勝。 2:效能表現 說到效能表現上,雖然 Samsung 有…

  • 【專欄】為何 iPhone 的 Always On Display 強制顯示背景圖?原因是:心願

    【專欄】為何 iPhone 的 Always On Display 強制顯示背景圖?原因是:心願

    蘋果終於在 iPhone 產品上,用上了 Always on Display,新的設計,與 Android 一般的 AOD 全黑色無背景圖,只顯示簡約資訊的設計不同,蘋果使用的是將背景圖片一同保留在 iOS 的 AOD 鎖定介面中,讓不少用戶表示不滿,無法得知裝置是否處於「鎖定」狀態,其實這個設計,是 iPhone 開發時,最先的設計來的。 蘋果最先開發 iPhone 時,因為想要 iPhone 的顯示屏長時間顯示所有資訊,但測試後發現,當時的技術只可以讓 iPhone 連續使用 5 小時,長時間顯示是一個不可能的方案,因此採用了鎖定時關閉顯示屏的設計。 同時間,亦因為為了節省電力及防止誤觸,蘋果不斷測試各項硬件,想要將顯示屏在接近用戶面部時,會自動關閉顯示屏的感應器,沒有錯,就是那個幾乎導致 iPhone 無發面世的主要硬件。 現在蘋果的 iPhone 14 Pro 系列,可以說,是為了完成過去開發初代 iPhone 時的設計概念,讓用戶有「iPhone 隨時都顯示著」的使用體驗,筆者認為是一件好事,正如沒有風扇的 Mac 電腦,因為 Steve Jobs 表示風扇的聲音不優雅,而想要去除風扇設計,推出了 Power Mac G4 Cube,不過因為過熱問題容易出現,最後成為了蘋果失敗產品,而 MacBook Air M1 版本,終於可以達到無風扇配高效能的設計。 因此筆者認為,蘋果今次的 iPhone 14 Pro 使用的 Always…

  • 【實試】iPhone 14 Pro 動態島 強光之下突顯「不夠黑」缺點

    【實試】iPhone 14 Pro 動態島 強光之下突顯「不夠黑」缺點

    iPhone 14 Pro 在發佈前,有人說是藥丸設計,有人說是橫向的「 i 」設計,即兩個開孔,到底誰是誰非?現在就讓筆者的實機為各位講解蘋果的設計吧。 先從答案中說明,是「 i 」設計 蘋果在兩個開孔中的空間位置,設定為黑色,配合 OLED 的特點,視覺上兩個開孔更為「一體」的效果,為了可以將 iPhone 早前的「相機取用」及「 咪高峰取用」的圓點閃動訊號,從上方邊角位置,調動到這兩個開孔的空間內,整合在動態島中。 從相片可以看到,兩個開孔在強光下被反射出來的位置 iPhone 14 Pro 的動態島加入的新介面設計,雖然可以讓用戶更方便的取得資訊及切換軟件,不過網上有用戶表示,截圖會非常明顯地加入了動態島的 UI,破壞美感,其實實際使用時,並不會經常有以上問題的。 the dynamic island looks like ASS in sunlight 😂☠️ pic.twitter.com/p6iSgUOqvj — Jon Prosser (@jon_prosser) September 15, 2022 動態島的 UI 出現在截圖中,只會在有使用動態島時進行截圖,才會出現以上問題,即是說如果用戶在接聽電話、導航、播放音樂等功能時,讓動態島變大,再於這個時間截圖,才會在圖中顯示出來,一般使用下,與過去的 iPhone 相同,不會將 M 額設計加入截圖中。

  • 【專欄】重演 iPhone 5c 的失敗?細說 iPhone 14 的錯誤定位

    【專欄】重演 iPhone 5c 的失敗?細說 iPhone 14 的錯誤定位

    相信各位都知道,蘋果早前推出了新一代 iPhone 的標準版本,名為 iPhone 14 及 iPhone 14 Plus,不過有數據顯示,大部份用戶都不希望購買 iPhone 14 及 14 Plus,寧願購買 13 Pro 或 14 Pro,甚至是已降價的 iPhone 13 系列,到底 iPhone 14 系列失敗的原因是甚麼?現在就與各位分析各個因素。 1:iPhone 14 的硬件定位太沒有「誠意」 iPhone 14 在硬件上的升級,其實可以說是沒有升級可言,上一代的晶片 A15,上一代的相機 CMOS,上一代的機身設計,只有少部份例如前置相機,及感應器是得到升級,對於用戶來說,iPhone 14 根本就是弱化版本的 iPhone 13 Pro 系列。 2:iPhone 13 Pro 市面售價與 iPhone 14 相近 iPhone 13 Pro 因為停止售賣,由 iPhone 14 Pro 直接取代,因此各大零售商,都會減價清庫存,而售價上,雖然仍比 iPhone…

  • 【專欄】4800 萬像素實用嗎?為何要加入 4 合 1 像素?

    【專欄】4800 萬像素實用嗎?為何要加入 4 合 1 像素?

    相信不少用戶都知道,蘋果正式推出了 iPhone 14 Pro 系列時,終於改變了相機的像素,上一次提升像素的,已經是 iPhone 6 升級到 iPhone 6s,由 800 萬升級到 1200 萬像素,卻帶來更差的表現,到底今次的升級,會為新一代 iPhone 帶來甚麼差別呢? 首先簡單講解相機結構 相機一般的硬件,最主要影響品質的,就是光圈、CMOS、ISP 及鏡片結構,當中的 CMOS 可以說是舉足輕重的主要硬件,CMOS 感光元件主要的工作,就是採光,光對相片成像的品質有多重要,相信有在夜間拍攝過相片的你,必定會知道的。 而 CMOS 的面積越大,理論上代表著廠商可以有更多空間進行平衡,例如保持相同像素大小,增加像素點數量,或保持相同數量的像素,增大每一個像素的面積,增加進光量,就可以直接提升成像的表現。 為何 iPhone 6s 品質會下跌? 了解後,就可以得知,iPhone 6 升級到 iPhone 6s 時,為何相機拍攝的品質會下跌,主要原因就是 iPhone 6 與 iPhone 6s 的 CMOS 大小同樣是 1/3 吋,但由 800 萬像素,增加到 1200 萬像素,原理就像薄餅,你將兩個相同的 14 吋薄餅切開,一個是 8 份,一個是 12 份,當然是…

  • 【選購分析】買 Apple Watch Series 8 、SE 2 或是特價後的 S7?

    【選購分析】買 Apple Watch Series 8 、SE 2 或是特價後的 S7?

    蘋果早前在發佈會中,推出了新一代 Apple Watch 產品系列,不過卻讓筆者認為,其實 S7  可以說是目前最值得購買的一台,為何筆者會認為是這樣呢?現在就與各位一同講解。 Apple Watch Series 8 主力更新的,並沒有太多新的硬件,只是 S8 SiP 晶片,車禍偵測及體溫感應器,效能上基本上並沒有明顯的提升,但正正因為 Apple Watch Series 8 的推出,上一代Apple Watch Series 7 下架後各大商店都減價發售,讓性價比大大增加。 Apple Watch SE2 是 S4? 但為何不購買 Apple Watch SE 第 2 代?主要原因是,Apple Watch SE 2 除了容量提升了 16GB 及使用了最新的 SiP 8 處理器外,它根本就是 Apple Watch Series 4 來的,沒有 Always On Display,沒有體溫感應器,沒有血氧感測器及沒有支援快速充電,更只是配備第二代光學心率感測器,但售價並沒有比目前街上發售的 Apple Watch S7 低太多,因此性價比不太高。 Ultra 改進顯著 作為對比,蘋果在 Apple Watch Ultra 產品上作出的硬件改動,筆者認為它才是Series 8的真正模樣,更強的顯示屏、更長電池續航力,更準確的定位,更強的防水性能,及改進的揚聲器與咪高鋒,各方面都有明顯的提升。 總結:特價後的 S7 值得選擇 因此筆者認為,如果你正要考慮購買…

  • 動態島沒想像中好?或帶來更差視覺體驗

    動態島沒想像中好?或帶來更差視覺體驗

    蘋果在 iPhone 14 Pro 中,加入了全新設計的動態島設計,取代了原來的 M 字額的設計,對於不少用戶來說,就是期待已久的更新,不過卻帶來一些失望,原因是甚麼?現在就為各位分析一下新設計帶來的影響。 1:更為「凸出」的設計 蘋果的原 M 字額設計,過去在用戶觀看影片時,就阻擋了一部份的位置,降低了整體的觀看體驗,而為了可以解決以上問題,近年的 Youtube 影片或網上平台的劇集,都針對性地使用了獨特的影片切割比例,不過 iPhone 14 Pro 的動態島出現後,因為凸出的位置在顯示屏上,比上一代更低的位置,讓創作者又需要再重新使用新的比例來剪接。 2:無法讓通知完全融入動態島 動態島的設計,配合蘋果的 UI 動畫設計,可以將電話來電、音樂播放及導航資訊融入動態島中,不過如果要顯示文字訊息的通知,因動態島佔據了比過去設計更低的位置,因此一般的軟件文字內容,會更進一步佔據更多的空間。 其實可以改變位置解決以上問題 1:將動態島移到左上方或右上方 動態島移到左上方或右上方後,所有的通知都可以繼續採用現在新加入的動畫來顯示,即使是文字短訊通知,都因為不會被動態島因設在中間位置而被打斷,更可以減少「凸出」的感覺,讓觀看影片時的影響可以進一步降低。 2:將動態島稍微向上方縮減 正如 iPhone 13 推出時將 M 字額的佔用範圍縮減,但卻導致它變得更厚,向下方申延後,影響比縮小前的設計更大,不過蘋果好像不了解用戶想要的是甚麼,動態島本來是一個不錯的設計,卻進一步降低了使用者體驗。 總結:筆者還是會買… 筆者購買 iPhone 14 Pro ,只是因為動態島的設計打破了接近 5 年的「環保」風格,有些新鮮感,不過非常不滿動態島佔用了更下方的空間,希望蘋果可以醒覺,向上縮減動態島的佔用範圍吧…

  • 【即時點評】用 A15 的 iPhone 14 值得升級嗎?

    【即時點評】用 A15 的 iPhone 14 值得升級嗎?

    相信不少用戶都知道,蘋果剛推出了新一代 iPhone 系列,就是 iPhone 14 及 iPhone 14 Pro,當中 iPhone 14 系列取消了 mini 的大小,加入了 6.7 吋的設計,到底是否值得你升級?現在就為各位講解新機的特點。 1:iPhone 14 只是降級版的 iPhone 13 Pro? 蘋果推出的 iPhone 14 及 14 Plus,使用了 13 Pro 的 A15 5核心版本晶片,並升級了使用 13 Pro 的廣角相機及超廣角相機,基本上就沒有太多效能上的升級,如果你購買 iPhone 14 是為了效能的話,那麼 iPhone 13 Pro 可能更值得你入手。 2:其它晶片才是新機的特點 iPhone 14 系列中,雖然沒有大的硬件升級,不過全新的天線設計,就可以讓 iPhone 14 可以收發衛星的訊號,讓你在沒有網絡的情況下,向外界發出你的位置或求救訊號。 另外,蘋果更加入了撞車偵測晶片,可以讓 iPhone 14 在你發生交通意外時,自動幫助你發出求救訊號,增加你被拯救時的生存機會,要知道,每一秒都是拯救的關鍵。 3:iPhone…

  • 【即時點評】Apple Watch Ultra 物有所值的 8 大原因

    【即時點評】Apple Watch Ultra 物有所值的 8 大原因

    蘋果正式發佈了全新設計的 Apple Watch 產品線,名為 Ultra 系列,新的 Apple Watch Ultra 在定位、通話、追蹤定位、電量級耐用度,都是相當強大的,現在就為各位介紹下新產品的主要特點,看看是否適合你購買。 1:全新的鈦合金設計 蘋果在機身的用料上,使用了鈦合金的設計,雖然成本比一般版高出了不少,不過鈦合金的耐用度,及強度重量比都是相當優秀,可以減少因為硬度提升而為使用者帶來的負擔。 2:更大的顯示屏!讓你可以觀看更多資訊 Apple Watch Ultra 使用了全新的 49 mm 顯示屏,配合全新的錶面設計,用戶可以在同一畫面下,得到更多的資訊,例如終於可以在錶面上看到即時的指南針,同時有更多天氣資訊。 3:雙揚聲器設計:讓你求救時更容易被發現 Apple Watch Ultra 的雙揚聲器設計,比上一代可以發出更大的聲響,最高可以達到 86 分貝,除了讓你可以在戶外通話時更清晰聽到對方的說話外,更可以在求救時讓 180 米的人士發現你的正確位置。 4:3 咪高風陣列 蘋果使用的3 咪高風陣列,就像 MacBook Pro 的設計,演算法會選用音訊最好的咪高風收取你的聲音,並利用其餘的咪高風,用作過濾噪音及強風勁吹時的聲音,令話音最為清晰。 5:真正超越一天!電池續航力達 36 小時 過去蘋果一直被外界取笑,表示 Apple Watch 重新定義了每天的時間為 18 小時,因為電池只可以維持這個時間,但蘋果仍然堅稱這是「全天續航級」,現在蘋果終於突破了,Apple Watch Ultra 續航力倍增,長達 36 小時,配合快速充電技術,用戶不用再怕遠足時電量不足的問題了。 而蘋果亦表示,在新一代 watchOS 更新後,將會加入全新的低耗電模式,在不太縮減功能下,讓用戶可以有長達 60 小時的續航力,相當強大。…

  • 【即時點評】iPhone 14 Pro 8 個重點 動態島配新相機極吸引

    【即時點評】iPhone 14 Pro 8 個重點 動態島配新相機極吸引

    蘋果終於發佈了最新一代旗艦智能手機 iPhone 14 Pro 系列,新機終於去除了那個打靶…不是,是經典的 M 字額,改為全新的動態島設計,配合全新的 4nm A16 晶片,及 4800 萬像素的新相機系統,到底是否值得你購買呢?現在就為各位分析新產品的設計吧。 1:全新動態島設計!取代「M 字額」 蘋果自 iPhone X 開始,使用了「M 字額」的全顯示屏設計,已經有 5 年時間,對於不少用戶來說,「M 字額」的設計絕對是影響使用體驗的重要部份,雖然帶來 Face ID,但亦縮減了狀態列的項目顯示數量,當中包括最重要的電量百份比,而現在終於更換為動態島設計,蘋果亦借著新設計,加入了不少新的介面動畫,讓體驗上可以更自然。 動態島設計中,蘋果加入了不少新的通知介面動畫,例如你接到電話、播放音樂,或導航等功能,過去會佔用你一定的顯示位置,不過在動態島設計中,蘋果就將以上的資訊,與動態島設計結合,讓動態島不太礙眼。 2:終於達成 iPhone 的原設計目標:Always on Display 蘋果最初開發 iPhone 時,Steve Jobs 想要 iPhone 的顯示屏可以長時間亮起來,不過因為過去的電量及顯示屏的技術限制,讓 iPhone 必需要關閉顯示屏來待機,以節省電力,不過現在配合全新的 LTPO 1 Hz 的顯示屏,讓 iPhone 終於可以達到永久顯示資訊。 與其它廠商不同的是,蘋果的 iPhone 14 Pro 的 Always On 功能,並不會大幅縮減顯示的資訊量,而是盡可能顯示整個顯示屏背景,只是將圖片的亮度降低,整體上是沒有太大取捨,值得一讚。 3:相機大升級!表現明顯提升 蘋果終於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