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產品情報 – 開箱評測

  • 【評測】Apple Vision Pro VS Quest 3 誰更優勝?(下)

    【評測】Apple Vision Pro VS Quest 3 誰更優勝?(下)

    早前與各位讀者講解的 Apple Vision Pro VS Meta Quest 3,因為文章太長,筆者只好分開兩篇文章介紹,現在講解另外 5 個對比測試。 6:重量 重量上,Meta Quest 3 為 515 g,而 Apple Vision Pro 則超過 600g,重量上當然是 Quest 更優勝,不過實際使用上,並沒有太大的差別,因為 Vision Pro 是貼合用戶的面形而有不同的配件,讓裝置可以更平均地將重量分佈在用戶的面上,因此兩款產品並沒有說那一款有明顯優勢。 7:電池設計 電池設計上,Meta Quest 3 絕對是大幅領先 Apple Vision Pro,沒有錯,因為 Quest 3 並不需要推動強大的硬件,因此對電量的需求少,但因為電池內置在裝置中,用戶不需要額外帶著電池走動,對於攜帶外出是相當方便。 而 Apple Vision Pro 將電池外置時,雖然可以有配件緊貼電池在用戶身上,但電源線卻非常非常不便,尤其用戶座在有手柄的電腦椅上,有超過一半的機會,電源線都會卡在手柄上,體驗極差。 8:配件 目前的配件產品中,蘋果始終是比 Meta 更容易吸引廠商開發周邊,而 Vision Pro 的配件,多是保護裝置,或幫助用戶減輕使用時面部壓力的配件,只是短時間就已經有不少配件在網上售賣。 當然 Quest 3 亦有一定數量的配件售賣,但考慮到 Quest…

  • 【評測】Apple Vision Pro VS Quest 3 誰更優勝?(上)

    【評測】Apple Vision Pro VS Quest 3 誰更優勝?(上)

    相信不少用戶都在想,到底購買頭戴式裝置,購買 Meta 的 Quset 3 好?還是 Apple Vision Pro 好?始終售價相差 9 倍,Apple Vision Pro 是否真的物有所值呢?現在就為各位講解一下,筆者使用兩款產品後的感覺。 1:解像度比較 解像度上,Meta Quest 3 是兩個顯示屏總數 800 萬像訴,即是 4K 解像度,而 Apple Vision Pro 的解像度是 2300 萬像素,差距相當明顯,因此在使用時,Quest 3 會明顯看到有顆粒感,而 Apple Vision Pro 是不太明顯,真實感來說蘋果大幅勝出。 2:手勢控制 兩者都支援手勢控制,不過 Meta 由於沒有眼球追蹤,需要手指協助,指向需要點擊的位置才能點擊,但這時候,因為你點擊手指時,會改變了手指的方向,導致你容易在完成「點擊」動作時,已經指向了另一個選項,導致操作錯誤。 當然可以使用 Quest 3 跟隨裝置購買時配有的控制器,可以大大增加精準度,不過使用了控制器,雙手就沒有那麼自由了。 而蘋果的 Apple Vision Pro,因為有眼球追蹤,因此蘋果可以在不使用外置的控制裝置,達到精準的操作,不過實際使用上,還是會有少許誤差,例如你點選時必需要看著你點選的項目,否則就會操作失敗,必需要用戶習慣,才能精確操作。 而蘋果亦可以使用自家推出的產品,例如鍵盤或多點觸控板,讓你大大提升輸入的精準度及文字輸入的速度,不過這些配件需要用戶額外購買,並不像 Meta 會隨機附送給用戶。 整體使用上,Apple Vision Pro 會比…

  • Apple Vision Pro 顯示效果不夠完美?5 項重點你要知!

    Apple Vision Pro 顯示效果不夠完美?5 項重點你要知!

    蘋果推出的 Apple Vision Pro,聲稱使用了超過 4K 的顯示屏,是每一隻眼睛都有超過 4K 的解像度,總計 2300 萬像素,對比一般 4K 解像度,只有 800 萬像素(8k 是 3300 萬),是有一個明顯的差別,因此不要再說甚麼 Apple Vision Pro 是 4K 解像度…。到底使用起來,2300 萬像度,實制使用下會有甚麼感覺?現在就為各位講解。 1:有沒有顆粒感? 筆者實際使用後,並沒有看到實際的顆粒感存在,只是在室內使用,尤其在 OFFICE 等地方使用,光管並不太明亮下,就會出現雜訊的問題,相信是因為高解像度,但 cmos 大小不足,導致感光能力不足下,要提升 ISO 導致。 2:光管會否閃爍? 由於蘋果設計 Apple Vision Pro 時,顯示屏的頻率為 100 Hz,因此與一般的光管頻率相同,而不會在使用時,出現閃爍問題,不過在觀看一些不是 100Hz 頻率的光源時,例如電視、智能電話等,就會出現閃爍問題,因此不建議使用 Apple Vision Pro 觀看電視。 3:FOV 是否太窄? Apple Vision Pro 的 FOV 的確是沒有你常人眼睛的 FOV…

  • 千萬別用 Vision Pro 偷拍:外顯示屏會閃動

    千萬別用 Vision Pro 偷拍:外顯示屏會閃動

    相信不少用戶都想要知道,Apple Vision Pro 是否可以在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使用相機 App 進行攝影,而攝影 App 的介面又是如何?可否利用數碼變焦的方法,當作望遠鏡使用?拍攝的解像度是多少?現在就為各位講解。 1: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拍攝? 與一般智能電話不同,Apple Vision Pro 在拍攝時,是會在外顯示屏中不斷閃亮,因此外人眼中,本來戴上 Apple Vision Pro 已經是相當大的焦點,加上外顯示屏閃動,必定會讓他人發現。 不論你是在攝影 App 中拍攝,還是在一般使用下啟用截圖,只要涉及記錄影像,即使你有沒有打開相機 App,外顯示屏都是會閃亮,告知他人你正在拍攝。 2:可否利用數碼變焦當望遠鏡使用? 答案是不能,筆者其實相當期待有這個功能,可惜的是,Apple Vision Pro 上的相機除了是定焦外,更不能在相機 App 中,進行數碼變焦使用。 同時間,即使你使用了 Apple Vision Pro 拍攝相片後,因為相機拍攝的,是空間相片及空間影片,在照片 App 中,放大的動作,只會變成啟動沉浸模式,而不是放大。 3:相機的焦段及解像度 筆者測試後發現,使用 Apple Vision Pro 拍攝影片,可以看到資訊顯示的解像度,為 2560 x 2560,比例是 1:1,而焦段是 18mm,比一般智能電話的廣角鏡 24mm – 26mm 更廣角,接近超廣角的數值。

  • 【實試】Apple Vision Pro 夜間使用報告 無法偵測雙手?

    【實試】Apple Vision Pro 夜間使用報告 無法偵測雙手?

    相信有不少用戶都知道,目前 Apple Vision Pro 可以在黑暗下使用,不過會不會有甚麼限制?會不會出現表現欠佳問題?現在為各為講解,Apple Vision Pro 黑暗下使用的體驗。 1:無法顯示雙手 Apple Vision Pro 當中 immersive 模式下,是可以配合 Vision Pro 的相機顯示雙手在螢幕中,不過黑暗中使用的話,Apple Vision Pro 就不能顯示你的雙手在螢幕中,對於想要「觸控」視窗的用戶來說,是相當不便。 2:準確度下降 雖然蘋果表示,Apple Vision Pro 可以在黑暗中使用,但可能有部份鏡頭在黑暗下不能使用,導致準確度下降,但各位可以放心的是,準確度下降並不是太明顯,一般操作下,仍然是可以使用的。 2:非常多雜訊 由於蘋果的 Apple Vision Pro 相機並沒有 iPhone 的強大,同時間,亦需要減少延遲問題,因此影像需要高 fps 下不斷使用,導致表現下降,只要進入室內,只要光源不太充足下使用,Apple Vision Pro 的影像就會出現雜訊,以下是 Vision Pro 與 iPhone 在同一場景下的拍攝差別。 3:定位前後上下失敗 但旋轉沒有問題 在全黑環境下,Apple Vision Pro 的 UI 定點功能有機會失效,當你頭部上下活動時,UI 會跟隨你移動,但左右則沒有問題,但以上問題是在 VisionOS 1.2…

  • 【實測】Apple Vision Pro 充電最高支援多少 W?

    【實測】Apple Vision Pro 充電最高支援多少 W?

    蘋果推出的 Apple Vision Pro 產品,可以說是展示了 Apple 未來產品的方向,不過目前產品除了機身重量外,最大的問題,就是電池續航力不足的問題,因此不少人會想到,戶外使用時,使用流動充電池來加長使用時間,不過到底要多少 W 才能應付需要?現在就為各位講解。 蘋果在 Apple Vision Pro 的包裝中,附送的是一個原裝 35W 充電器,是可以足夠連接時使用,不過並不代表它不能使用更大輸出的充電器,筆者測試過,數款使用流動充電池及充電器。 20W 供率流動充電池:充電時使用,電量會不斷下跌,因此各位想要使用一般的流動充電池為 Apple Vision Pro 充電,就需要關機來充電。 30W 流動充電池及 35W AC 充電器:可以在邊充邊使用時,仍然可以有援慢的充電效果,筆者認為是「維持運作」的最低要求,可以長時間使用。 65W 充電器:在電量只有 50% 以下時,65W 充電器,可以在充電時使用的情況下,達到每分鐘充電 2-3%,完全不需要擔心裝置全效能使用時,會出現負數的問題。 MacBook Pro 96W 充電器:與 65W 充電是相同的,因此可以推測,Apple Vision Pro 最高支援 65W 充電,更高供率的充電器,亦不會為 Apple Vision Pro 帶來更快的充電速度,相反亦會增加外出時需要携帶的配件重量及佔用更多空間。 總結:65W 充電器是最佳選擇 65W 充電器是 Apple Vision Pro…

  • M3 Max MacBook Pro 用後感:終於達到完美水平?

    M3 Max MacBook Pro 用後感:終於達到完美水平?

    蘋果推出最新一代 M3 系列 MacBook 電腦產品後,筆者一直都沒有升級的動力,不過 M1 MacBook Air 完全陣亡後(對啊,是目前筆者使用最長時間的 Mac 電腦,超過 3 年時間,終於壽終正寢,因此筆者逼著在這個較尷尬的時間中,購買了最新一代的 14 吋 MacBook Pro M3 Max 晶片,到底效能上,是否可以完全滿足筆者的使用需要?現在就為各位講解使用體驗。 1:最大差別:RAM 的容量及速度 首先要讓尚未購買 M 系列晶片的用戶,講解一下蘋果的 M 系列晶片,最關鍵的一項,就是 RAM 的設計,蘋果將 RAM 直接整合在處理器的晶片內,代表用戶是不能自行升級 RAM,不能像過去強行焊另一顆 RAM 在裝置的主機板上,而是需要連同處理器晶片一同更換,所以用戶購買前,必需要知道自己需要多少 RAM 來滿足你的使用需要。 雖然是非常麻煩,但正正因為蘋果使用了這個設計,讓 RAM 與處理器之間存取速度可以進一步提升,讓用戶可以在更快的速度下,完成不同軟件之間的切換,蘋果稱之為「統一記憶體」。 而實際使用上,速度可以說是非常明顯,蘋果在系統中,會自行調配 RAM 的資源,使用在不同的軟件上,例如系統知道你的使用方式及習慣,就會預先將軟件載入到 RAM 中,讓用戶使用時,幾乎可以說是瞬間開啟了軟件,只要你的 RAM 越大,這個效果就會越明顯。 雖然筆者無法對比 M2 Max 的 400 GBps ,沒有錯,蘋果的確對比上一代同級的 MacBook Pro…

  • 【開箱】新一代摺機標準?Vivo X Fold 3 簡評

    【開箱】新一代摺機標準?Vivo X Fold 3 簡評

    近年摺疊式智能電話並沒有甚麼大突破,但作為經常需要在戶外使用智能電話的用戶來說,摺疊式產品是相當重要的,並不是每一個用戶都喜歡攜帶兩台流動裝置外出,或因為工作限制,只能使用電話工作,而筆者近日因為後備的電話終於壞了(在筆者手中可以捱了接近 5 年時間已經是相當耐用了,Good Jobs Nokia),經過一輪考慮,筆者最後決定購買 Vivo X Fold 3,這款產品有甚麼特點?現在就為各位介紹一下。 是目前最輕薄的摺疊電話之一 Vivo 推出的 X Fold 3,可以機身設計有明顯改進,首先機身厚度在折疊時厚度為 10.2 mm,而展開時厚度為驚人的 4.7mm,比蘋果最新 iPad Pro 的 5.1mm 更薄,而重量上甚至比 iPhone 15 Pro Max 的 221g 輕,只有 219g 重,但擁有 8 inch 顯示屏,及外屏幕 6.53 inch 21:9,兩個顯示屏都有 120 Hz 更新率。 而顯示屏摺痕亦比 Samsung 更少,因此對於介意摺疊式裝置摺痕的用戶來說,會比較更容易接受,當然是仍然存在,只是在反光時沒有 Samsung Galaxy Fold 那樣明顯。 包裝內容:開啟後直接使用 現在的智能電話產品,越來越環保,除了智能電話本體及充電線之外,基本上已經沒有任何附加的配件,而 Vivo 則繼續在包裝盒中,加入了充電器及保護外殼,除了內屏幕外,外屏幕亦一樣在出廠時已經貼上了保護貼,相當貼心,因此用戶可以開箱後直接使用。 轉軸角度不太堅固 其中一個摺疊機會加入的功能,就是 L…

  • 【評測】掌機之王?Lenovo Legion Go 實試有驚喜

    【評測】掌機之王?Lenovo Legion Go 實試有驚喜

    早前與各位簡單對比過 ASUS ROG Ally 及 Lenovo 新推出的 Legion Go,可以說是正面迎擊 Ally 的產品,到底這款產品實際使用上,穩定性,效能、設計等方面有沒有值得留意的地方?現在就為各位講解。 1:包裝設計 Lenovo 比 ASUS 更有心 Lenovo Legion Go 的包裝,打開外盒後,你會發現主機連同手柄已經在附送的保護套內,就像告訴你「你需要的一切就在這裡」,當然充電器是另外擺放,但對比市面上同級產品來說,Lenovo 的包裝較有心機。 2:機身設計 機身設計風格比較硬朗,除了手柄,各角度都是方形設計,比市面上的鵝卵形設計,更容易讓用戶有印象,適合男性用戶,當然這個設計換來的,就是手持時較不舒適,加上重量是目前主流同類產品中,最重的產品之一,因此長時間使用會較吃力。 手柄設計亦為沒有攜帶滑鼠外出的用戶提供一個額外的選擇,就是可以使用觸控板,如果未能滿足你,右邊手柄亦可以啟動 FPS 模式,配合磁石底座,可以讓你將手柄當作滑鼠使用。 3:效能與散熱 Legion Go 使用的是 AMD Ryzen Z1 Extreme 晶片,是 AMD 專為流動遊戲而設計的晶片,效能測試上,表現約為 Nvidia 的 GTX 1060,CPU 表現甚至接近 Intel i7 1360P 更快,雖然比不上高階 Notebook,但作為掌機及這個價格的產品來說,已經是優秀水平。 實際遊戲表現,筆者測試了數款遊戲作品,包括生化危機 4 重製版、人中之龍 7 外傳:無名英雄等最新及主流作品,看看散熱及效能表現: 生化危機 4 重製版:中階設定…

  • 【真實測試】iPhone 15 Pro Max 一個月用後感

    【真實測試】iPhone 15 Pro Max 一個月用後感

    筆者用了 iPhone 15 Pro Max 一個月,新機到底比上一代 iPhone 14 Pro Max 有甚麼改進?有甚麼地方值得用戶購買?而有沒有設計上的問題,或比上一代退步的地方?現在就為各位講解。 機身設計 蘋果今次主打的,是 iPhone 轉用機身物料,採用了鈦合金,取代了過去一直被指過重的不銹鋼物料,同時理應有更強大的硬件機身,(有測試表示新機墮地時會更容易損壞,筆者認為跟曲面設計有關,曲面玻璃設計是更容易讓受力變得集中,無法將沖擊有效地擴展到整個螢幕上,因此是會更容易損壞) 而少量的曲面設計,可以帶來其他優點,例如手持裝置時的舒適度,同時可以保持窄邊框的效果,讓裝置更整合,筆者比較喜歡平面機身邊框設計,比 iPhone X 的圓邊,手持感覺會更舒適。 而因為機身設計的改變,導致貼身設計的iPhone 14 Pro 保護殼無法在新機上使用,但部份較厚身的保護殼,是可以套在 iPhone 15 Pro 機上使用,只是可能會有少許不貼身的感覺,相機模組及按鍵位置,基本上都是相同的。 顯示屏 顯示屏的邊框比上一代更窄,加上有少量的弧邊設計,顯示屏會更有「浮起」的感覺,不過因為弧形設計,貼螢幕保護貼時,就更需要準確地貼上,不能有些微誤差,否則就會出現「浮邊」問題,還有一些保護貼為了隱藏膠水位置,黑色邊框會造得比 15 Pro 的邊框更闊,導致部份螢幕畫面會收到阻擋,比過去 iPhone 12 ~ 14 的完全平面設計麻煩。 整體使用上,規格及更新率都沒有任何升級,因此並沒有甚麼體驗上的升級,動態島仍然只是讓你感覺改變了顯示屏設計,沒有將一般的通知縮到動態島上顯示,是個比較失望的位置,可能要等到 M 額設計的 iPhone 完全被 iOS 淘汰後,才會有改進吧… 重量 機身使用了鈦合金的最大好處,就是讓機身的重量顯著減輕(對比不銹鋼來說),而強度上相信兩者是差不多,因為始終 iPhone 14 Pro Max 所使用的是醫療級不銹鋼,硬度比一般的不銹鋼強。 手持感覺上,你會明顯地感覺到新機的機身比上一代輕,但有沒有外界所說般,是一個飛躍提升?當然是沒有,各位都知道,裝置還有其他硬件,例如顯示屏、電池、相機、主機板等,機身邊框只是其中的一少部份,因此機身不會有明顯改變。 相機 iPhone 15…

  • 【實測】iPhone 15 的 USB C 可以連接甚麼?

    【實測】iPhone 15 的 USB C 可以連接甚麼?

    相信各位最期待的 iPhone USB C,就是蘋果到底有開放了多少功能,讓用戶使用 USB C 的配件,到底有甚麼類型的周邊配件,是可以在 iPhone USB C 上使用? 1:鍵盤 雖然 iPhone 用鍵盤是相當反智,但的確是可以讓你連接鍵盤到 iPhone 上進行文字輸入,臨時需要輸入大量文字,這個功能可以說是福音啊。 2:連接外置顯示屏 USB C 接口可以讓 USB C to HDMI 的連接線發揮作用,用戶可以將 iPhone 主畫面鏡像輸出到顯示屏,或直接將影像軟件的畫面,獨立輸出到顯示屏上播放,動態度並不會顯示在外置顯示屏上。 你可以播放時鎖定畫面,亦可以繼續播放,不過你不能切換應用程式,因此當你在播放影片時,你的裝置連畫中畫功能都會暫時無法使用,是比較可惜的地方。 3:USB C 耳機 筆者將家中的電競耳機,直接使用它配備的 USB C 連接到 iPhone 15 Pro Max 上,是可以直接使用,不需要再使用轉換器,減少了用戶外出時,使用 USB 耳機需要帶上的配件數量。 4:外置硬碟 iPhone 15 及 15 Pro 系列,都是可以連接 USB C 的外置硬碟,進行檔案傳輸及管理,不過你想要使用 USB C…

  • 【實試】iPhone 15 Pro Max 真的耗電嗎?

    【實試】iPhone 15 Pro Max 真的耗電嗎?

    相信各位都知道 iPhone 15 Pro 系列中,電池容量比上一代有少許增加,但升級的幅度可以說等於沒有,面對 A17 Pro 晶片提升效能後,耗電會否比上一代產品表現更差呢?現在就為各位講解。 筆者並不是重度手機遊戲玩家,因此測試是 iPhone 15 Pro Max 以一般情況使用下得出。 電量勉強是可以撐到你下班後,馬上回家充電,要完全應付全日需要,可以說是不可能,中途必需要充電。 對比 iPhone 14 Pro Max,使用同樣測試方法,電量消耗是相近,由此可見,iPhone 15 Pro Max 的電池電量,應付一般需求的話,並沒有任何進步,各位要全日使用,還是帶上一個 MagSafe 會更好。

  • 【實測】iPhone 15 Pro Max 的 5 倍鏡讓人失望

    【實測】iPhone 15 Pro Max 的 5 倍鏡讓人失望

    相信各位都知道,蘋果的 iPhone 15 Pro Max 的相機,對比上一代產品,在長焦距鏡頭有著明顯升級,由 77 mm 改為 120mm,等效焦距提升至 5 倍,但實際使用上,是否真的有提升?筆者告訴各位,效果比 iPhone 14 Pro 系列的長焦鏡更差。 筆者採用 iPhone 15 Pro Max 對比 iPhone 14 Pro Max 進行遠攝鏡拍攝對比 在室外的朝早及晚上,到室內進行對比拍攝,效果如下: 室外陽光充沛下 iPhone 15 Pro Max 極限焦距 iPhone 15 Pro Max 15 倍 iPhone 14 Pro Max 15 倍 室外晚上測試 iPhone 15 Pro Max 15 倍 iPhone 14…

  • 【開箱實試】iPhone 15 Pro Max 比拼 14 Pro Max

    【開箱實試】iPhone 15 Pro Max 比拼 14 Pro Max

    蘋果推出的 iPhone 15 Pro 系列,筆者的裝置終於到手了(剛搬家,忘記改地址,信用卡安全機制限制了交易,最後可以交易時,就慢了 2 天…),到底新機上手感覺如何?會否真的比上一代輕?現在就為各位開箱最新的 iPhone 15 Pro Max。 包裝:同樣去除所有透明膠包裝物料 蘋果多年來都一直追求環保,自 iMac 初推出時的能源之星,到縮小包裝盒提醒運輸量,到現在追求採用環保物料包裝,都可以看到蘋果一步一步實踐環保理念,但筆者不幸地,取得一台包裝盒沾上了頑固污漬,但…盒內的裝置沒有受損就算了。 包裝盒同樣地簡約,亦有設計預留空間讓 iPhone 巨大的相機,可以平放在盒內,而包裝內的 USB C to USB C 線,採用了編織物料,相信耐用度會較過去的環保物料高吧? 另外還有 SIM 卡針及蘋果貼紙等包裝 2:機身設計比上代稍為纖細 機身設計上,明顯比上一代的 iPhone 14 Pro Max 縮小了一整個圈,主要原因是顯示屏的邊框收窄了,加上有少許弧度的設計,讓顯示屏感覺上更突出,雖然沒有太大變化,但實際使用上,還是會感覺到差別。 相機部份: 外觀上並沒有太大變化,而一些比較不貼機身的上一代保護殼,部份勉強可以套上新機使用,相機的大小與上一代相同,因此各位可以先嘗試套上 14 Pro Max 的保護殼試試看,太貼機身設計的保護殼就不能使用了。 動作按鍵部份: 蘋果使用了動作按鍵來取代過去的鈴聲/靜音切換按鍵,這個按鍵可以說是 iPhone 的標誌,自第一代開始,一直到 iPhone 14 ,都是必定存在的設計,即使 Home 鍵已經被全屏設計取代,切換鍵仍然繼續得到保留,但終於被放棄了,改為全新的動作按鍵。 雖然有些不捨,但創新有時就要拋棄過去的設計,今次使用的動作按鍵與 Apple Watch Ultra 系列相同,可以自定義按鍵的功能,例如預設的靜音切換,或電筒、請勿打擾、捷徑、錄音等,短時間就可以適應,按用戶的需要使用。 USB…

  • 【評測】ROG Ally 真的優秀嗎?實際上手評測

    【評測】ROG Ally 真的優秀嗎?實際上手評測

    近來最多人想要購買的遊戲主機,相信就是 ROG Ally,作為一台可以外出使用的掌上遊戲機,但可以運行 3A 級大作,絕對是筆者小時候的夢想,到底 ROG Ally 是否如外界所說般強大?還是只是業配?筆者自費購買了一台 Ally 及強化的 XG Mobile 回來,為各位詳細評測。 外觀設計:比 Steam Deck 更美觀 筆者借用過朋友的 Steam Deck 上手玩過,認為在外觀上, Steam Deck 的顯示屏比例,絕對比不上 Ally,機身 Ally 亦更輕更整合,外觀上絕對是 Ally 優勝,當然審美是非常個人化,不過筆者就是喜歡白色,各位可以不同意筆者的想法。 按鍵及重量分布:各有勝負 按鍵的設計上,Ally 配合機身設計的弧度,上手比 Steam Deck 更舒適,手指的位置可以剛剛好覆蓋所有按鍵,但長時間遊玩,600g 的重量還是有些許負擔,只適合在通勤時間,半小時到 1 小時內使用。 Steam Deck 雖然比 Ally 重,不過並沒有外界所說的多,兩者沒有直接比較的話,筆者認為差異不會太大,而按鍵上除了同樣有 Xbox 的控制器設計外,Steam Deck 亦有觸控板,讓用戶可以進行一些沒有支援控制器的遊戲作品,這個比 ROG Ally 優勝更多。 要說 Ally 的按鍵有甚麼不足的地方,就是筆者認為按鍵的回彈力略為不足,按下時沒有清脆的效果,只是合格水平。 揚聲器:ROG Ally…

  • 【一年評測】MagSafe Battery 電池實際好不好用?

    【一年評測】MagSafe Battery 電池實際好不好用?

    蘋果推出的配件產品,多數都會被外界認為,是性價比低的產品,當中 MagSafe Battery Pack 亦是其中之一,筆者購買後使用了超過一年時間,到底該產品,是否性價比低?是否沒有用處?現在就為各位講解。 1:電量並不是只有「1460mAh」 蘋果在 MagSafe Battery Pack 中,標示電量只有「1460mAh」,連 iPhone 14 Pro Max 的一半電量也沒有,根本就是垃圾,不過蘋果其實是相當低調,原因是電量的換算率,MagSafe Battery Pack 實際換算率以 iPhone 的電壓計算,是有接近 3000 mAh。  2:為何蘋果要標示較低數值? 原因是無線充電下,能量損耗會比正常有線充電高出非常多,技術上,無線充電是需要透過感應式磁圈,推動線圈充電,不過過程中,需要大量能量推動,同時產生出熱能,導致能量損耗較大,相信蘋果正正是因為以上的原因,才將「實際可以充進 iPhone 」的電量,標記在電池上。 3:無線充電缺點:熱量 上文亦有講解,無線充電時會發出熱量,充電越快,熱能就越高,而高溫是會影響電池的轉換效率,並會損害電池,加上使用 MagSafe 電池的用戶,一般會將 iPhone 貼上並放進褲袋,讓熱量更難以離開裝置。 而蘋果的MagSafe Battery Pack 最大的特點,正正就是「溫度的控制」,當你的電池或你的 iPhone 溫度超出系統限制時,就會自動停止充電,直到溫度下跌至限制以下,才會重新充電。 4:充電速度只有 7.5W 太慢了? 剛才亦表示過,充電速度要提升,電力輸出越高,就會越產生更高熱量,而導致效率降低,並損害電池,因此蘋果的 MagSafe 電池在沒有連接充電線時,只會提供 7.5W 供電,比市面的 15W 供電低。 實際使用是否真的如想像中差? 1:不應將電池視為流動充電器 不應將MagSafe Battery Pack 視為流動充電器?沒有錯,其實MagSafe…

  • 【實測】Apple Watch Ultra 可以擺脫 iPhone 使用一天嗎?

    【實測】Apple Watch Ultra 可以擺脫 iPhone 使用一天嗎?

    Apple Watch Ultra 推出後,最多用戶表示,新一代產品最吸引的地方,就是電池的續航時間,終於超過一天了,不過事實又是否如此呢?筆者早前測試過,在完全不使用 iPhone 的情況下,Apple Watch Ultra 可否達到一整天的使用時間呢? 筆者測試時,設定關閉連接 iPhone 及 Wi-Fi,完全使用 Apple Watch Ultra + AirPods Pro 外出: 0530 起床後馬上配帶使用 0630 乘車外出,使用 LTE 及 Apple Watch 播放音樂 0730 在深水埗與朋友集合及進食早餐 0815 上車前往生存遊戲( WarGame ) 場地 0845 抵達場地後,啟動自動偵測運動模式 進行遊戲時因為有跌倒,Apple Watch 發出了兩次通知,了解筆者是否需要發出求救訊號 1230 進食午餐 1315 再次進行遊戲 1700 遊戲結束,改為一般模式 1800 到元朗購買食材,到朋友家 BBQ 2314 Apple Watch 發出低電量通知( 10%),重新連接…

  • 【評測】Apple Watch Ultra 一個月使用體驗

    【評測】Apple Watch Ultra 一個月使用體驗

    蘋果推出的 Apple Watch Ultra,是目前蘋果最強大的智能手錶,官方表示,Ultra 是專為極限而設,到底是否如蘋果所說般,可以在不同運動中使用?還是只是較一般版的體驗好?現在就為各位講解這產品的詳細使用體驗。 全新設計:細節為耐用而設 蘋果在 Apple Watch Ultra 的機身上,使用了鈦金屬作為主要材料,讓手錶可以抵受絕大部份的日常撞擊,機身同時間改用了平面玻璃設計,視覺效果上,雖然沒有曲邊設計般幼細邊框,但可以更完美保護手錶玻璃,在撞擊時破裂的機會。 而最多人不滿的 Apple Watch 錶冠設計,在活動時容易壓到錶冠而打開了 Siri 等功能,今次 Apple Watch Ultra 側使用了新設計,機身有額外伸延,包圍錶冠的大部份位置,做掌上壓等動作時,不會再誤觸錶冠,同時間不影響使用體驗。 錶身雖然比一般鋁金屬版本重,不過對比不銹鋼版本,鈦金屬的錶身並沒有重上太多,因為 49mm 顯示屏配合倍增的電池,體驗上不會有太大負擔,真的擔心的話,你可以到 Apple Store 中實際戴上手測試。 顯示屏更大更亮:配合尋路人體驗更完美 Apple Watch Ultra 的顯示屏,是歷代最大的,沒有之一,49 mm 的大小,可以讓用戶更容易觀看更多資訊,或增加文字大小,容易觀看通知等,而全新專用的錶面設計「尋路人」錶面,則加入了更多功能,可以將「資訊圖」的錶面再作改進,顯示 8 個 Apps 捷徑的同時,點按一下,就可以啟動指南針,及顯示你目前的經緯度,相當方便。 而 Apple Watch Ultra 的顯示屏亦將亮度提升到 2000 nits,是歷代所有 Apple Watch 中最光亮的,即使在陽光下,亦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手錶的資訊。 另一方面,蘋果亦位尋路人錶面加入了一個獨立的功能,就是夜間模式,可以將錶面所有資訊變成紅色,減少在野外因光線影響星光,同時可以利用顯示屏的物理特點,進一步節省電力,而這個功能,只需要轉動錶冠就可以開關,相當貼心。 額外揚聲器:各項功能體驗更好 蘋果在 Apple Watch Ultra 中,加入了額外的揚聲器,讓手錶的聲量可以大大提升,例如你使用手錶通話時,Ultra…

  • 【實測】Apple Watch Ultra 主打功能「回溯」真的實用嗎?

    【實測】Apple Watch Ultra 主打功能「回溯」真的實用嗎?

    相信各位想購買 Apple Watch Ultra 的用戶,都想要知道,全新的產品中,加入的主打功能「指南針回溯」功能,蘋果表示,該功能可以讓用戶在沒有地圖,沒有地標的地方中,劃出你走過的路線,並可以使用這些路線,回到起點,到底是否有用呢?筆者就實際測試,讓各位可以了解一下它的準確度及使用限制。 筆者到香港流浮山,較廣及沒有詳細地圖數據的地方測試 先啟動足跡,走了 5 公里 再啟動追溯足跡 嘗試跟隨足跡回到起點,當中經過一些有阻擋天空的地方,例如鐵皮屋,及一些大樹 實際是有誤差的,不過回到完全露天的地方,就會馬上修正 測試結果顯示,如過你在完全露天的地方,路線的偏差約為 5~10 米,但如果有阻擋的話,誤差可以有 50 米距離,因此如你想要靠著追溯足跡,來找到下山的路,由於山中,定位容易受阻擋,你可以將 Apple Watch Ultra 的資料當作參考,再加以肉眼確定是否安全,才繼續前行。

  • 【開箱】Apple Watch Ultra 上手體驗:有驚喜

    【開箱】Apple Watch Ultra 上手體驗:有驚喜

    蘋果推出的最新一代 Apple Watch 產品中,作為第 8 代的最強產品,Apple Watch Ultra 是目前最多人關注的型號,到底實際上手會是如何呢?目前最頂級的 Apple Watch 是否造工更特別?現在就與各位開箱。 雖然慢了 3 星期,但沒有辦法啊,筆者自行出錢購買的,想要實際看過產品才決定購買… 沒有錯,是偽開箱,由於第一台 Apple Watch Ultra 開盒後就發現有品質問題,因此筆者必需要在 Apple Store 內即時檢查第二台 Ultra 是否同樣有問題才可以離開 Apple Store。(有職員笑說:嘩 你真係死神嚟!Ultra 都逃離唔到你嘅魔掌。) 開盒前你已經可以看到,Apple Watch Ultra 在包裝盒上,有別於一般的長條形的設計,改為較短身的包裝,磨沙的質料,印上 Apple Watch 的 icon,相當有高品質的感覺。 背面有著 Apple Watch 的型號資訊。 打開後,你會看到它的包裝盒內,竟然相當精細,印上的背景圖,會因應你購買的錶帶款式,而有所不同,筆者購買的是越野版本,因此背景圖是野外,如你購買的是登山版本,就會是山作為背景。 包裝書是一本簡單的介紹書,簡單地講解 Apple Watch Ultra 的版本,及如何充電。 打開正式的包裝盒,內有充電線,及 Apple Watch Ultra 的本體,拿上手有絕對的沉實感覺,比一般 Apple Watch 鋁版本明顯更有份量。…

  • 【試用 7 天】iPhone 14 Pro Max 評測 8 個缺點 9 個優點分析

    【試用 7 天】iPhone 14 Pro Max 評測 8 個缺點 9 個優點分析

    每年蘋果推出最新一代 iPhone 時,外界有不少聲音表示,新機的創新及升級都嚴重不足。今年 iPhone 14 Pro 系列也不例外,但到底是否如外界所說?現在就由筆者為各位直接對 iPhone 14 Pro Max 進行 7 天詳細測試,然後再為大家進行更深入的 iPhone 14 Pro Max 評測。 先說裝置的缺點,新機設計上的確有不足的地方,讓筆者使用時,感覺到比上一代體驗更差的設計。 缺點: 1:相機模組更厚 蘋果的 iPhone 14 Pro Max 比上一代產品 13 Pro Max 重了只有 1 g,並比上一代厚了 1mm,不過實際上手,感覺並沒有分別,不過相機的外框比上一代更厚更大,放在桌面上出現搖搖板的效果更嚴重。 2:動態島設計比 M 額設計於更下方的位置 沒有錯,蘋果終於改變了 iPhone 的顯示屏設計,從 M 額設計改為動態島,第一眼看上去,是比上一代更細小,不過它卻比 M 額設計於更下方的位置,在影片播放時,或遊戲時更阻礙使用,及影響視覺效果,更在直向使用時,通知的動畫 UI 會比上一代顯示在更低的位置。 雖然軟件更新後,可以避開動態島的位置,或將通知與動態島結合,不過目前的負面體驗,的確比 M 額的設計更大,希望軟件上可以盡可能更新,與動態島結合吧。 3:上一代保護殼無法兼用 雖然蘋果在 iPhone 14 Pro…

  • Airtag 實測分享:商場內能準確接收嗎?

    Airtag 實測分享:商場內能準確接收嗎?

    蘋果推出了 AirTag 後,主要就是使用 U1 晶片,就可以利用 10 億台 iOS 裝置,幫助你找回失物,如果你未買,也許會想知道實際使用上,有沒有蘋果所說的強大吧? 連線便利度在一個完全沒有按鍵的產品上,如何可以連接到 iPhone 上?就是直接靠近你想要連接的裝置,為了減少錯誤連接到其它裝置的機會,需要幾乎貼近 iPhone 才會出現配對畫面。 連線便利度:與 AirPods 相近 連接數量:最多單一 Apple ID 連接 16 個 蘋果可以讓你一個 Apple ID 最多連接 16 個 AirTag,基本上已經可以連接你日常需要使用的物件上,例如常用的背包等,使用上不用擔心太多物件而無法使用。 可以分類嗎?是可以的 AirTag 可以在連接時,加入 emoji 及更改使用名稱,代表用戶真的需要使用 16 個 AirTag 時,亦無需要擔心難以在裝置的 Find My 中找出你想要的一個。 連接距離:實際在商場測試 筆者測試發現,在沙田一個干擾較多的商場中,可以在 12 米距離下快速連接,並在進入 5 米範圍時,出現準確的方向介面,帶你找到指定的 AirTag,將兩個 AirTag 放在 0.3 米內,亦不會受到干擾,正確指示出目標的 AirTag。 當目標在移動時(例如在手上高速揮動),就算你進入…

  • iPhone 13 Pro 夜拍體驗:比想像中更好

    iPhone 13 Pro 夜拍體驗:比想像中更好

    蘋果的 iPhone 13 Pro 系列中,所有相機鏡頭都是重新設計過,因此在對比 iPhone 12 Pro 有相當明顯的提升,當中夜拍的表現亦大大提升了,現在就為各位介紹,iPhone 13 Pro 的夜間拍攝能力。 1:CMOS 是 iPhone 12 Pro 的 2 倍 蘋果在 iPhone 13 Pro 系列上,使用的 CMOS 感光元件,是接近 iPhone 12 Pro 的 2 倍,加上更大的光圈設計,讓 iPhone 13 Pro 在物理上的吸光能力有明顯提升,可以減少在夜間拍攝時的曝光時間,減少因為手震而出現的模糊問題。 2:A15 晶片的強大 ISP  A15 採用了全新的 ISP 晶片,讓用戶拍攝的相片,可以在雜訊控制,高光問題上得到更好的改進,讓 iPhone 13 Pro 的 CMOS 雖然比不上目前主要對手的電話相機大小,亦可發揮出更好的表現。 3:無延遲的快門鍵 無反相機的最大問題,就是快門鍵的延遲問題,有不少情況下,最佳的拍攝時間,只會出現在一瞬間,但因為快門時間問題,讓不少使用電話拍攝的用戶,錯過了最佳的一刻,有使用過 Samsung、華為等的用戶都知道,這是無反的問題,並不是廠商的錯。 在以上的問題上,蘋果採用的處理方式是類似預先拍攝的方法,讓用戶按下快門的一刻,可以同步那瞬間的影像,Sony 的產品亦有類似的方式,因此在拍攝表現上,更受熱愛攝影的用戶歡迎。…

  • iPad mini 6 兩星期實戰評測 歷來最大升級

    iPad mini 6 兩星期實戰評測 歷來最大升級

    蘋果早前推出了對新一代智能電話 iPhone 13 系列外,更推出了全新設計的平板電腦 iPad mini,這台 iPad mini 甚至比 iPhone 13 系列更吸引外界目光,到底新一代裝置是否值得你購買呢?現在就為各位進行評測。 iPad mini 終於全屏設計:手感極佳 iPad mini 一直是用戶最熱愛使用的原因,就是因為手感設計極佳,比 iPhone 更好的視覺大小,同時間,並不會太大的機身,讓用戶更方便攜帶外出使用,而今次可以說 iPad mini 在這方面的體驗上,是全面的升級,機身沒有大改變下,加入了更大的顯示屏,更強的處理器,及更多更高音質的揚聲器,重量更比上一代下降,絕對是強大。 顯示屏比例改動:接近 16:10 的完美比例 過去 iPad mini 一直使用 4:3 的顯示屏比例,原因主要是因為網頁及相片,主要就是 4:3 的比例,因此可以提升瀏覽網頁及相片的使用體驗, 不過時代改變, 現在用戶主要的用途都是觀看電影,4:3 的比例在觀看 21:9 的電影時,上下的黑色空間極為礙眼, 顯示屏所採用的螢幕尺寸比例,接近 16:10 的設計下, 在觀看各方面的影片或多媒體內容, 取了最佳的平衡,沒有偏向任何一方,對於用戶來說是不錯的設計,可能會不滿的,就是橫向使用網頁時,會感覺較窄小。 揚聲器終於加強:終於有立體聲 蘋果終於在 iPad mini 加入了過去只有在 iPad Pro 及 iPad Air 才有的立體揚聲器設計,因為機身更大,觀看電影時,立體聲的表現比…

  • iPhone 13 Pro 評測 7天深度試用報告

    iPhone 13 Pro 評測 7天深度試用報告

    相信各位對蘋果的 iPhone 13 系列並沒有感到太大驚喜,主要原因是使用了相同的設計,並沒有加入 Touch ID,對比 11 升級 12 有外觀上的改變,如果將 iPhone 13 命名為 iPhone 12s,相信不滿會大大減少,不過到底 iPhone 13 系列是否不值得購買升級?蘋果的 iPhone 13 目標客戶是誰?現在就為各位一一分析。 內部的大提升 1:顯示屏表現倍增 蘋果在 iPhone 13 系列中,加入了不少新功能,其實即使是使用 iPhone 12 的用戶,升級到 iPhone 13 還是會有感覺到提升,例如 iPhone 13 Pro 的 120 Hz 的可變頻率顯示屏,如果你有使用 iPad Pro 系列的經驗,都會知道,120 Hz 配合 ProMotion 的運作下,可以讓用戶在不需要使用高更新率時,節省更多電力,同時間有 120 Hz 的使用體驗,對於經常使用電話進行遊戲,或編輯多媒體檔案時,有更佳的使用體驗。 由於筆者對藍光容易過晚,眼睛長時間觀看,就會變成紅色,因此對顯示屏的要求,不單是規格,感覺是否舒適亦是重要的標準,對比上一代 iPhone 12 Pro 系列,筆者需要使用「降低白點值」來減輕眼睛負擔,今次的…

  • 【開箱評測】全球瘋搶藍牙耳機 Nothing ear (1) 有多厲害?

    【開箱評測】全球瘋搶藍牙耳機 Nothing ear (1) 有多厲害?

    在今年 7 月底,全新英國品牌 Nothing 發表了該公司首款產品 ear (1),雖然同樣是市面上常見的藍牙耳機產品,但是其獨特的外觀、高階功能與平價的組合仍然吸引了大量關注,不過 99 美元 (香港定價 HK$799,台灣售價未定) 的價格真能撐得起主動消噪、通透模式、無線充電等高階功能嗎?支援 IPX4 等級防水是否意味著可以配戴這副耳機來運動呢?這些問題我將在這篇文章中一一解答。 開箱 在收到這副耳機後,你需要先把它的外包裝「撕開」,沒錯,不是包裝紙,而是外包裝,且撕開後它就無法再回復原狀了,因此開箱前別忘了幫它拍照留念阿。 撕開外包裝後,裡頭會看到一個銀色內盒,將盒子打開,就可以發現精美的 ear (1) 靜靜地躺在裡面。 除了耳機本體與充電盒外,包裝內還附有使用說明書、保固書、USB 對 USB-C 編織充電線以及兩大兩小的耳塞套,可以視使用者的需求來進行更換。 Nothing ear (1) 設計 看到這副耳機,你一定會發現其與眾不同之處,它不只是充電盒上蓋是完全透明的,就連耳機的機身也是。這是因為該公司的目標是打破人類與科技之間的藩籬,也就是說,盡可能地將科技如實地呈現在客戶面前,而非以精美的外殼來隱藏科技本身。 而如此的堅持,不僅傳達出了該公司的理念,也成為了市面上同類型產品中最引人注目的外觀。 配戴舒適度 換上合適的耳塞套後,接下來要聊聊配戴舒適度的部分。由於耳機本身的重量很輕,又是耳塞式設計,因此基本上不會有容易掉出的問題,舒適度也相當不錯,在經過劇烈運動後,它也未曾從我的耳朵中滑落。 若是長時間配戴 (大約 2 小時),仍會有些微不適感。當然這些狀況都是因人而異的,這邊只講講我個人的感受。 音質 ear (1) 的音質並不是它的強項,不過也不是它的弱項。只能說在頭一次使用 ear (1) 來聽歌時沒有讓我有驚艷的感覺,卻也不至於對不起它的價格。通話部分聲音清楚、連線穩定,值得一提的是它能夠將說話者的聲音從背景聲獨立出來,即便在有風的情況下也可以清楚聽到對話。 主動消噪 既然談到音質,就不能不說說它的消噪,ear (1) 搭載的是主動式消噪,官方宣稱消噪的幅度達 40 分貝,與高階耳機相比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實際體驗的感覺雖然有感,但可別把它想成能將極端吵雜變成極端寧靜的環境,它頂多能消噪至尚可接受的程度。 通透模式 除了消噪之外,它還具備了通透模式,可以讓你更清楚地聽見外界聲音,這方面的表現相當良好。且消噪與通透等模式的切換皆可透過按住耳機的手勢來完成,非常方便。 手勢操作 既然提到手勢,就來說說它完整的手勢操作。ear (1) 支援…

  • 【詳盡評測】MagSafe 外接式電池好不好?

    【詳盡評測】MagSafe 外接式電池好不好?

    相信各位都想要知道,蘋果推出最新的配件MagSafe 外接式電池,到底實際使用上,有甚麼大的差別,筆者從多個方法,將 iPhone 12 配合MagSafe 外接式電池使用後,有甚麼特別需要注意的地方,還有甚麼地方是不足。 要點 1:機身設計相當簡約 蘋果 MagSafe 外接式電池的設計上,並沒有太多像第 3 方的設計,反而盡可能減少複雜的設計,讓用戶在使用上,可以更方便,例如機身只有一個指示燈及一個 Lightning 接口,還有 MagSafe 充電位置外,就沒有其它可以描述的地方了,它甚至連按鍵都沒有,真的相當簡約。 要點 2:介面設計容易使用 以上的設計,對於用戶來說,並沒有帶來太多的不便,用戶不論何時,只要將 MagSafe 連接到 iPhone 12 系列的機背上,就會自動啟動充電,不需要像其它市面上的同類產品般,需要按下電源鍵,才能幫助 iPhone 充電。 充電的介面設計亦相當直覺化,只要連接上 MagSafe,iPhone 12 系列就會顯示出一個 MagSafe 充電介面,顯示目前的 iPhone 電量,及 MagSafe 外接式電池的電量,如用戶需要查看 MagSafe 的電量,只要在電池的工具中,就可以看到 iPhone、MagSafe 外接式電池及 Apple Watch 與 AirPods 等電量。 要點 3:電池充電供率 有兩個模式 蘋果 MagSafe 外接式電池在充電上,會有兩個模式,筆者就先命名為全供率模式,及流動充電模式,用戶在沒有連接電源到 MagSafe 外接式電池時,它就會使用流動充電模式,供率會自動限制為 5W,減少高供率帶來的電力損耗。…

  • 編輯部實試 蘋果 MagSafe 外接式電池開箱全面看

    編輯部實試 蘋果 MagSafe 外接式電池開箱全面看

    蘋果全新配件產品 MagSafe 外接式電池已經正式推出,到底新產品有甚麼特點?有甚麼需要注意的地方,現在就為各位開箱,一一解答。 產品包裝超「簡約」 蘋果在MagSafe 外接式電池的包裝上,與其它產品相近,並沒有太大的問題,不過在打開包裝後,你會發現,蘋果在環保上,真的造到「極限」的水平,包裝盒內,就只有MagSafe 外接式電池,連 Lightning 的充電線都沒有附送,真正的「簡約」設計,已經需要比同類產品貴 3 倍的價錢,連 Lightning 的充電線都沒有真的說不過去… 電池設計真簡約 MagSafe 外接式電池設計上,只有一個 Lightning 接口,用作充電之用,還有一個指示燈,告知你電池是否在充電,此外並沒有任何其它設計了,沒有按鍵,沒有電量顯示,主要原因,就是因為產品主要是為 iPhone 而設,只要你使用 MagSafe 連接到 iPhone 12 系列產品上,就可以透過 iOS 系統,了解電池的電量。(需要 iOS 14.7 系統或更新版本) 充電供率 自動切換模式 早前有人表示,使用MagSafe 外接式電池為 iPhone 12 Pro Max 充電,因為供率只有 5W,所以充電速度極低,一小時只能為 12 Pro Max 充 15% 電量,不過一般來說,最需要使用的產品卻是 iPhone 12 及 12 mini 吧?Pro Max 電量之高,實際使用上應該沒有使用MagSafe 外接式電池的機會吧?…

  • iPad Pro 12.9 吋 XDR 評測 屏幕外的都是失望?

    iPad Pro 12.9 吋 XDR 評測 屏幕外的都是失望?

    蘋果推出了最新一代 iPad Pro 產品,當中最大型號的 12.9 吋版本,使用了最新的顯示屏技術,名為 mini LED,讓顯示效果可以得到明顯提升,接近 OLED 級別的對比度,同時間解決了 OLED 顯示屏在長時間顯示同一畫面下有機會出現的烙印問題,到底新產品是否值得你去入手,效能提升有多少?現在就為各位進行測試。 1:顯示屏相當震撼 iPad Pro 12.9 吋版本,使用了最新的 Liquid Retina XDR ,即 Mini LED 技術,畫面效果明顯有大幅度提升,黑色不再是灰色一片,而是真正的黑色,原因是因為 Mini LED 分為 10000 個發光區域,在顯示黑色畫面時,可以獨立地將需要的地區關閉,讓顯示的畫面層次更高,細節保留度亦不會因此減少,技術與蘋果最高階的 32 吋 XDR 顯示屏是同一原理(售價高達 4 萬講完啊),可知道今次 iPad Pro 的顯示屏有多強大吧? 2:M1 晶片強大配上大量 RAM 蘋果將 MacBook Pro 所使用的 M1 晶片,放在 iPad Pro 上,並沒有將入門版 MacBook Air 及 iMac 般進行閹割,而是完整地將整個晶片放到 iPad Pro 之內,各位都知道蘋果的 M1 晶片有多強大吧?(不知道?你可以想像將一顆與 Intel Core i7 10870H 的處理器放在一台平板電腦上),因此可以完美應付大量的 4K 影片編輯,或圖像編輯工作。 同時間,RAM 亦沒有進行閹割,亦是將完整的 8GB 及 16GB 的 RAM 放在 iPad Pro 的機身內,筆者測試開啟多個網頁及開啟大型遊戲軟件,是甚少出現重新載入的問題,基本上如果不是大量剪接影片及圖片,你不太可能將 iPad Pro 的 RAM 用盡,筆者測試的已經時入門版的 8GB RAM 版本。 3:電池耗電量 仍可以維持一般 10 小時操作 iPad Pro 使用了更強的 M1 晶片,加上 Mini LED 等改動,會不會增加耗電量?答案是沒有太大影響,待機時基本上 10 小時耗用 2% 內,雖然 iPad Pro 的機身厚度增加,但相信主要原因,是因為 Mini LED 需要使用比過去更大的空間,因為 iPad Pro 11 吋並沒有變厚。 4:揚聲器仍然是平板中最優秀 iPad Pro 最特別的地方,就是使用了 4 揚聲器設計,一直以來都得到不少用戶認同,而今次不知道是否因為裝置變厚了,空間增加,而讓揚聲器比過去的 12.9 吋有更好的表現,低音表現及音量,都絕對會讓你感到驚喜。 5:結合 MacOS 運作 不知道是否新一代 Mac 改用了 M1 晶片,在並行功能上,用戶可以更快速地使用並行功能,讓 iPad Pro 的12.9 吋顯示屏,成為了 Mac 的第二個顯示屏,而且相當流暢,並不需要任何有線連接。 6:巨大顯示屏讓文字輸入更方便 在桌面使用時,iPad Pro 12.9 吋因為得益於巨大的顯示屏,虛擬鍵盤的按鍵更大,因此即使你沒有使用實體鍵盤,亦可以得到更佳的桌面輸入體驗。 7:可以使用一般周邊配件 用戶並不一定需要使用 iPad Pro 專用的鍵盤配件產品,你亦可以透過 USB C 的擴展器,讓你連接有線的鍵盤及滑鼠,讓你進行大部份的介面使用。 缺點還是有不少 1:重量會歸到初代 iPad 的水平 蘋果在 12.9 吋 iPad Pro 上,並沒有減輕重量外,更進行步反向「提升」使用的體驗,12.9 吋 iPad Pro 的重量,有 682 g,對比初代 iPad  的 680 g 是相當接近,對比上一代多出了 41g,長時間手持是相當吃力的,並不鍵議各位在街上使用。 當然你可能會說,12.9 吋只比當年的 9.7 吋重 2g,但各位不要忘記,它比上一代變重變厚了,數字上是退步了,是一個事實,它是一台流動裝置啊。…

  • AirTag 使用 1 個月後詳細評測:其實沒有想像中好

    AirTag 使用 1 個月後詳細評測:其實沒有想像中好

    AirTag 是蘋果推出的最新產品,到底新產品是否值得你購買呢?現在就由筆者為各位分析一下,AirTag 的優點及缺點,幫大家決定產品是否適合你。 優點 1:連接方便 只要將 AirTag 打開後,接近 iPhone 就可以自動連接,相當方便,亦可以即時輸入名稱,及選用不同的 emoji 來代表物件。 2:覆蓋高 AirTag 可以利用全球所有 iPhone 組合成巨大的網絡,因此用戶即時裝置遺失,亦可以有機會透過其它 iPhone 使用者幫助下,找回產品。 3:私隱度高 產品雖然可以透過其它 iPhone 來進行定位,不過並不會洩露你的個人資料及位置,你的 iPhone 或其他人士的 iPhone 亦不會有任何資料洩漏到其它裝置上,你根本不會知道曾經幫助過其它用戶定位 Airtag。 4:續航力最高達 1 年 產品採取可換式電池設計,因此用戶不用擔心產品電力問題,iPhone 亦會在你的 Airtag 電量低下時,發送通知提醒用戶要更換電池,還有產品雖然可以換電,但仍然有一定防水能力。 5:1 iPhone 最多可以連接 16 個 Airtag 一台 iPhone 可以連接 16 個 Airtag ,因此用戶一般是足夠使用的。 6:iPhone 11 以上可以透過精準定位尋找 iPhone 11 以上的用戶,可以透過精準模式,找到你的 Airtag…

  • AirTag 開箱試玩評測 商場室內能找出失物嗎?

    AirTag 開箱試玩評測 商場室內能找出失物嗎?

    蘋果推出了最新產品 AirTag,主要就是使用 U1 晶片,就可以利用 10 億台 iOS 裝置,幫助你找回失物,因此筆者就為各位測試一下,實際使用上,有沒有蘋果所說的強大吧。 連線便利度:與 AirPods 相近 連線便利度在一個完全沒有按鍵的產品上,如何可以連接到 iPhone 上?就是直接靠近你想要連接的裝置,為了減少錯誤連接到其它裝置的機會,需要幾乎貼近 iPhone 才會出現配對畫面。蘋果可以讓你一個 Apple ID 最多連接 16 個 AirTag,基本上已經可以連接你日常需要使用的物件上,例如常用的背包等,使用上不用擔心太多物件而無法使用。 可以分類嗎?是可以的 AirTag 可以在連接時,加入 emoji 及更改使用名稱,代表用戶真的需要使用 16 個 AirTag 時,亦無需要擔心難以在裝置的 Find My 中找出你想要的一個。 連接距離:實際在商場測試 筆者測試發現,在沙田一個干擾較多的商場中,可以在 12 米距離下快速連接,並在進入 5 米範圍時,出現準確的方向介面,帶你找到指定的 AirTag,將兩個 AirTag 放在 0.3 米內,亦不會受到干擾,正確指示出目標的 AirTag。 當目標在移動時(例如在手上高速揮動),就算你進入 5 米範圍,Find My 亦會出現一個提示,表示「目標正在移動,無法進入準確測量位置」的訊息,但緩慢移動時,都是可以進入精準介面模式。 沒有牆偵察範圍可達 15 米 如果附近沒有…

  • MacBook Air M1 好不好?告訴你使用一個月後的感受!

    MacBook Air M1 好不好?告訴你使用一個月後的感受!

    蘋果以 One more thing 推出的最新產品,M1 系列的 Mac 電腦中,筆者購買了最入門的 MacBook Air 版本,起初其實是因為筆者接受不了 iPad Pro + Smart Keyboard 的重量,放售後剛好可以完全補貼新 MacBook Air 入門機的售價,不過 MacBook Air 實際使用後,有沒有讓筆者後悔呢?使用一個月的用後感告訴你答案。 1:性能超強大 媲美 16 吋頂級 MacBook Pro 蘋果最強的筆記型電腦產品,就是 16 吋的 Intel Core i9 版本,效能上當然相當強大,不過產品重,巨大(對比 13 吋產品來說)加上售價高,對於筆者經常走動來說,絕對稱不上是「便攜」產品。 而 MacBook Air 正好比 12.9 吋 iPad Pro 配 Smart Keyboard 的重量更輕,因此還是放棄了 iPad Pro 轉為使用 Mac,重量比 MacBook…

  • MacBook Air M1 評測 10 天試用後感:超越想像的誠意之作

    MacBook Air M1 評測 10 天試用後感:超越想像的誠意之作

    相信不少用戶都知道,目前蘋果推出最新一代 Mac 電腦,包括最新的 Mac mini 、 MacBook Air 及 MacBook Pro 三款全新產品,而最重要的,就是新機使用的,就是 M1 晶片,可以幫助用戶有更快的硬件效能,同時間,更省電力,現在筆者就取得最新的 MacBook Air M1 13 吋版本,看看新機的硬件升級,是否值得你升級了。 1:MacBook Air 7 核心圖像處理器效能低嗎? 筆者使用了跑分軟件「CineBench」測試,測試中顯示,單核心及多核心效能上,需然不完全超越 16 吋 MacBook Pro 的 Intel Core i9 9980H 處理器,不過對比桌面級的 Intel Core i7 7700K,有完全壓倒性的優勢,因此可以看到,蘋果並沒有因為使用了自家處理器,而減少了硬件效能。 在於剪片測試中,筆者利用 Apple Retail Store 的展示機作出測試,將 MacBook Air 及 MacBook Pro 同時間,使用 iMovie 匯出 1080p 最高畫質影片,兩者時間相當接近,3 分鐘的測試中,MacBook Pro 快…

  • 非入耳式+主動降噪?Samsung Galaxy Buds Live 評測

    非入耳式+主動降噪?Samsung Galaxy Buds Live 評測

    Samsung 在早前的發佈會中,發佈了最新的 Galaxy Note 20 系列,新一代 Falaxy Z Fold 2 ,新一代智能手錶 Galaxy Watch 3 及最新耳機 Galaxy Buds Live,Samsung 表示新耳機是採用了主動降噪設計,聲音及通話表現都有明顯提升,到底是否值得入手?現在為你詳細評測。

  • 【實試 1 個月】Samsung Galaxy Z Fold 2 的 7 優點及 9 缺點

    【實試 1 個月】Samsung Galaxy Z Fold 2 的 7 優點及 9 缺點

    Samsung 正式推出了智能手機 Galaxy Z Fold 2 後,得到更多外界關注,主要原因,是因為新機解決了過去上一代產品的主要問題,不少聲音都問到:現在是否入手的時候?它的價值是否真的值 2000 美元以上?現在就由筆者使用了一個月後,為各位解答,產品各類的優點及缺點。

  • 未來就在此?Samsung Galaxy Fold Z 2 開箱

    未來就在此?Samsung Galaxy Fold Z 2 開箱

    智能手機產品的改變及普及,過去都是由蘋果公司推出的智能手機帶領的,由最初的 iPhone 2G 開始的無鍵盤設計,iPhone 4 的雙玻璃面板配超高密度顯示屏,再到 iPhone X 使用全屏幕設計,一次又一次帶動業界發展,不過帶動的工作可能由現在改由另一間公司完成,筆者應該改變業界的,將會是 Samsung 。

  • 小米 10 5G 評測:一億像素相機與挖孔式全面屏的唯美之作

    小米 10 5G 評測:一億像素相機與挖孔式全面屏的唯美之作

    小米香港首部 5G 手機小米 10 與小米 10 Pro 不再走性價比路線,雖然價格相比以往小米 9 等機型要高,但是這次的設計與手機規格卻會令人覺得 “對得起這個價格”,這次我們主要測試小米 10(非 Pro)並為其揭曉各種手機驚喜。

  • 【評測】11 吋 Magic Keyboard 完整開箱 功能詳盡介紹

    【評測】11 吋 Magic Keyboard 完整開箱 功能詳盡介紹

    在 Apple 現已開售的巧控鍵盤中,用戶可以獲得前所未有的 iPad Pro 使用體驗。今天我也終於收到了預購的 11 吋 iPad Pro 用巧控鍵盤 (中文注音),在這篇文章裡,我就將帶各位一起來開箱,並且詳細介紹這款鍵盤的優缺點以及功能性。

  • 【實測】AirPods Pro VS Samsung Buds+ 7 大項目大對決

    【實測】AirPods Pro VS Samsung Buds+ 7 大項目大對決

    近來 Samsung 隨著 Galaxy S20 系列,同時推出了最新一代無線耳機 Samsung Buds+,Samsung 聲稱新機改善了續航力,及通話表現,到底是否直得購買呢?現在就由筆者為各位測試,看看能否於 AirPods 對決。

  • MacBook Air 2020 開箱評測來了 整體性能提升 60%

    MacBook Air 2020 開箱評測來了 整體性能提升 60%

    MacBook Air 2020 目前仍未開始發貨,不過日本媒體 PCWatch 已經率先拿到 MacBook Air 2020 而且是搭載第十代 Intel i5 處理器和 512GB SSD 的版本,並針對 MacBook Air 2020 進行了跑分,對於仍在考慮 MacBook Air 2020 的你來說,性能一部分當然是入手的一個考慮因素,一起來看看新款 MacBook Air 今年的表現。

  • Lenovo Smart Tab M10 HD 10.1  效能實試評測

    Lenovo Smart Tab M10 HD 10.1 效能實試評測

    由於近日很多人對這台低價的 Lenovo Smart Tab M10 HD 10.1 Android 平板感興趣,筆者快速地作了一些試用,讓大家了解這台入門機的使用情況。

  • Mac 用戶的最佳機械鍵盤 三種鍵軸任你換的 Logitech G PRO X 鍵盤評測

    Mac 用戶的最佳機械鍵盤 三種鍵軸任你換的 Logitech G PRO X 鍵盤評測

    對於 MacBook Pro 用戶來說,鍵盤就是一種說不出的無奈,因此 MacBook Pro 16 吋才將鍵盤重新設計。然而,很多 MacBook 用戶仍在每天忍受著那個一點也不好打的蝶式鍵盤。筆者也忍了很久,終於換了一台外置機械鍵盤 Logitech PRO X,用了一個多月後想跟大家分享感受。

  • 紅米 K20 Pro(小米 9T Pro)評測 升降式鏡頭的真·全面屏高階機

    紅米 K20 Pro(小米 9T Pro)評測 升降式鏡頭的真·全面屏高階機

    小米 9T Pro 終於最近在港台地區推出,相比同外觀的小米 9T,Pro 最大的改變是在處理器、RAM 的性能以及鏡頭規格方面,作為首部紅米系列的高階以及全面屏手機,小米 9T Pro 採用的 Snapdragon™ 855 和 8GB RAM 配置,絕對對得起 HK$3,499 / NT$14,999 這個價格,雖然小米 9T Pro 屬於紅米系列,但在港台推出無疑對小米 9($3,699)有一定的威脅。

  • 【評測】Nokia 3310 的影子 三防手機 Nokia 800 Tough 配備美軍防護技術

    【評測】Nokia 3310 的影子 三防手機 Nokia 800 Tough 配備美軍防護技術

    Nokia 3310 在你心目中還是地表最堅固的手機嗎?HMD Global 宣佈推出 Nokia 800 Tough 三防手機,其堅固能力絕對媲美神機 Nokia 3310,小編認為今時今日 Nokia 800 Tough 絕對可稱作「亂世手機」,獲得美國軍用標準 MIL-STD-810G 認證,達到 IP68 防水特性、強大的防撞能力以及極端天氣變化,最大的驚喜莫過於價格僅 HK$998。

  • 飛機看電影也可使用藍牙耳機?iDARS 飛機/家用藍牙音訊接收器

    飛機看電影也可使用藍牙耳機?iDARS 飛機/家用藍牙音訊接收器

    去旅行乘坐飛機相信不少人都會利用飛機的娛樂系統收聽音樂或收看電影,雖然大部分航空公司都會免費派發一條飛機專用的耳機,但對音質有追求你想必會希望用到自己的藍牙耳機例如 AirPods,不但音質有所提升,而且無需被線材束縛。iDARS 藍牙接收器正正解決這個問題,只需要將 iDARS 插入飛機的耳機接口,即可開啟藍牙模式並連接你的任何藍牙耳機。

  • Lenovo 超薄高效 NoteBook S530 評測 第八代 i7 與持久續航力加持

    Lenovo 超薄高效 NoteBook S530 評測 第八代 i7 與持久續航力加持

    手提電腦不外乎續航力以及效能,自 Intel 推出第八代處理器後,今年的 Notebook 搭載第八代處理器和續航力已經成為一大賣點。Lenovo 最新推出的筆記本電腦 S530 則正正面向不同需求的人士,能夠滿足輕盈以及採用第八代 i7 處理器的特點,而最重要的就是 S530 能夠持續使用 8 小時。

  • 紅米 K20(小米 9T)評測 升降式鏡頭的平民價真·全面屏中階機

    紅米 K20(小米 9T)評測 升降式鏡頭的平民價真·全面屏中階機

    一直主打中低階手機市場的紅米,今年終於推出中階/高階手機,早前於中國市場推出 K20/K20 Pro,即是國際版的小米 9T 以及小米 9T Pro,其中小米 9T 已經在台灣、香港推出,而 9T Pro 亦將會在本月推出。回到正題,作為首部定位中高階的紅米手機,小米 9T(紅米 K20)會有什麼的表現,當中最大的亮點當然是全面屏以及升降式鏡頭,外觀甚至比小米的旗艦機小米 9 更震撼,而且價格亦相對較低。

  • 追求 Android 原生系統 小米 A3 開箱:外觀性能顯著提升

    追求 Android 原生系統 小米 A3 開箱:外觀性能顯著提升

    受夠手機系統內置過多手機廠商的捆綁式 App,Android One 當然是一個最好的選擇。小米今年則繼續更新 A(Android One)系列手機並推出小米 A3,對比往年的小米 A2,最新款的小米 A3 升級可謂相當明顯,無論是外觀還是性能、相機等各方面,雖然小米 A3 的定位是中階手機,但搭載 Android One 系統加上用心絢麗的外觀,實在有一種旗艦機的感覺。

  • 耐用首選!Thecoopidea 超耐用 MFI 認證 iPhone PD 快充線試用

    耐用首選!Thecoopidea 超耐用 MFI 認證 iPhone PD 快充線試用

    在 Apple 開放 PD Type-C to Lightning 快充線的 MFI 認證之前,想實現 18W PD,原裝的充電線幾乎是唯一的選擇,而這次小編則要推薦一款經過 MFI 認證而且耐用度比原裝線材更高的 Type-C to Lightning 快充線。

  • 評測最強 Macbook Pro 2019 8 核心 i9 版:蘋果作出最好的平衡

    評測最強 Macbook Pro 2019 8 核心 i9 版:蘋果作出最好的平衡

    相信不少用戶都知道,早前蘋果公司推出了最新一代 MacBook Pro 產品,15 吋版本,使用了最新的第 9 代 Intel Core i9 處理器,其實對於用戶來說,有沒有實際作用呢?現在就為各位介紹一下蘋果號稱最強的 8 核心 MacBook Pro 到底有多強大,與上一代產品對比,有沒有提升性價比。